可怕的2歲,原來是全世界娃的“通病”,別再誤解孩子了!

最近,越發覺得自己養了一個“假兒子”。

昨天,我翻曬冬天的衣服,2歲的兒子看到自己那件有賽車圖案的衣服,非要穿,無論我說什麼,都只有一個“不”字。

像這樣不靠譜的事,簡直不勝枚舉,比如:

從外面回家,他必須第一個到家;到了家門口,必須得他拿鑰匙開門,打不開門還哭;睡前故事讀得正好,突然非說我翻書用錯了手,必須重來一次;......溝通基本靠猜,猜錯了就完蛋了,小傢伙會一邊哭一邊指著我說:“不要你了”。

看著他那個模樣,我真想跺腳大吼:你別嫌棄老孃,老孃還煩你呢!

可看著他睡去的模樣,低垂的睫毛,時不時蠕動一下的嘴巴,所有的氣又都煙消雲散了。

為什麼娃不能只有一個模式?為什麼他總是要在惡魔和天使之間來回切換呢?

頗有經驗的媽媽說,可怕的2歲,慢慢熬吧!

可怕的2歲,原來是全世界娃的“通病”,別再誤解孩子了!


我這個新手媽認真學習之後才發現孩子在兩歲的時候,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會認為:我和媽媽不是共生的,那也不是說媽媽說錯什麼,我就一定要做什麼呀。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會抗拒,說“不”。當他說了“不”之後,如果你有了一個很激烈的反應,他的心裡面反而會覺得很好。

他忽然意識到:原來語言是有威力的!原來我跟媽媽說“不”,她會有這樣的表現。他可能還會想要去嘗試說“不”。

這個時期的寶寶,因為在之前經常看到父母和家人做一些事情,所以寶寶極度的希望自己也能和家人一樣做事情,這個時候,寶寶經常要掙脫父母的保護,想要自己動手,比如媽媽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寶寶非要自己穿,回家的時候,寶寶非要自己開門,吃飯的時候,寶寶非要自己吃等等,但是因為寶寶動手能力有限,所以,經常弄得一身髒或者失敗,寶寶這個時候也會感到很焦慮。會發脾氣!

總之就是經常和父母唱反調,讓他做什麼偏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呢,偏偏要做,很多時候父母都會有種“你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嗎?”寶貝不聽話的樣子,讓很多父母感到心力交瘁,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只能自己消消氣了。

我們對這些奶兇奶兇的娃就毫無辦法了嗎?

可怕的2歲,原來是全世界娃的“通病”,別再誤解孩子了!


從個人發展上來看,孩子的運動能力,認知程度,情感,語言等都提高很快,但還有很多侷限性,似懂非懂的階段其實是個尷尬的時期,想要獨立,可是語言表達,情緒管理,甚至是精細運動及大運動能力都無法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所以就會導致沮喪,發脾氣及一些不良的行為。

以說“可怕的兩歲”是成長的一個必由階段,也是一個較為尷尬的階段,隨著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這個階段會過去,所以家長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總是發火,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父母,孩子一發脾氣,他們的脾氣就上來得比孩子更快,更猛。而且通常會採取“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吼叫孩子,讓孩子別哭了。如果吼叫還沒效果,甚至有些脾氣大的父母還會動手。

這樣處理,有些孩子可能真的被嚇得不敢哭了,但大多數兩歲多的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兇,哭的時間也更長。

因為剛開始,孩子是因為很小的一點事或是一點情緒哭的,父母一吼叫,孩子就會感覺像天塌了一樣,徹底陷入無助的狀態。

很多時候,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會來一句:“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走了。”有些媽媽還一邊說,一邊真的離開孩子了。

其實,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裡告訴自己,兩三歲的孩子這樣哭鬧是正常的,就給孩子一點時間來用哭宣洩下情緒。

我們對於事情及情緒的處理方法,無論好與壞都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一個總是大喊大叫,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也很難教育出一個遇事平和而沉穩的孩子。

所以面對“可怕的兩歲”,深呼吸一下,說三遍:“冷靜!冷靜!再冷靜!”

我是峻媽,樂於分享和交流育兒的事,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