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是祖輩世代生活的地方,也許不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地方,卻是我們的根之所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故鄉"是心中的白月光,是一切幸福美好的存在,是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古人講究"落葉歸根",無論漂泊到何處,終究是要回到故鄉,這樣才算完整。

被迫學習中文卻愛上中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然而在沙博理的心中,遠望天涯的那頭,是中國。1915年,沙博理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中,大學畢業於美國的聖約翰大學法律系。二戰期間,毅然決然的加入美國陸軍部隊,成為一名高射炮士兵,為祖國而戰鬥,為反法西斯而戰鬥。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後來,美國由於戰時需要,要培養一批會世界各國語言的士兵,就這樣,沙博理被分配到學習中文和中國的歷史文化。本來是被迫學習,但是在接觸到中文的那一刻,就被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深深的吸引了。

沙博理愛上了中國文化,甚至在退伍之後用自己的退伍津貼自費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後來轉到耶魯大學繼續學習。1947年,按捺不住內心的嚮往,沙博理帶著全部的積蓄來到了中國,決心好好探索一番這個神秘又有魅力的國度

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個國

在來到中國前,沙博理只學習了不到一年的中文,完全是憑著一腔熱血來到了這裡。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他摯愛一生的女人——鳳子。因為鳳子,沙博理決定留在中國,留在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沙博理來到中國時,中國正在內戰,充滿了黑暗和落後。沙博理看到的中國,統治者欺壓百姓,戰爭不斷,完全不是書中描寫的那樣神秘又富有。但是鳳子給沙博理帶來了希望,那就是黨。

鳳子是復旦大學的畢業生,是上海文藝界的活躍分子,還出演過《雷雨》、《春日》等話劇,是一名從事革命工作的演員和作家。沙博理與鳳子相識不到一年,二人就決定結婚了。在鳳子和一些黨朋友的影響下,沙博理看到了黨身上的進步力量,決心加入他們,為革命力量做出貢獻。

沙博理利用自己外國友人的身份,掩護被國民政府搜捕的党進步人士,為組織的地下街頭提供場所,幫助往解放區運送藥品……做這些危險的事,沙博理一點都不膽怯。北平解放時,沙博理更是親自到西城門迎接解放軍入城,那一刻,他是無比的開心。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新中國成立那天,沙博理和妻子鳳子受邀參加開國大典,在天安門的東側觀禮臺上親眼見證了這一時刻,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激動時刻。多年以後,那一幕的場景還是能清晰的浮現在眼前,那一種"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激動心情。

新中國成立後,沙博理投入到了翻譯事業中,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過人的翻譯天賦,《家》、《春蠶》、《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大量當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被他翻譯成英文,發表到各國國家,將中國文化傳遍世界大地

在翻譯的道路上,沙博理幾十年來一直筆耕不輟,翻譯了無數的中國文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翻譯作品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憑藉深厚的翻譯功力,《水滸傳》的翻譯水準更是達到了國內外公認的高、精、雅、信,還因此獲得了中國文聯的最高翻譯獎。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沙博理所做的一切都是源於他對中國這片神秘土地的熱愛和追求。除了翻譯,沙博理在妻子的影響下,還參演了幾部電視劇,一一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落葉歸根,對沙博理來說,中國便是自己的根,他願紮根再此,永遠和中國在一起。

此生無悔入華夏

沙博理見識過舊中國的不堪,也見識了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雙手擺脫過去的困境,重新屹立世界之林的奇蹟。他感到不僅僅自己個人需要進步,還有成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和中國一起進步。

沙博理贊同共產主義的理念,贊同黨的主張。他喜歡北京,在中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裡是他的家,有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決定留在這片自己熱愛的土地上。1965年,沙博理經過總理的批准,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人。

從來到中國,到成為中國人,沙博理用了16年的時間。沙博理一直強調,自己不是"國際友人",自己是中國人,

"中國人"早已融入他的血液、刻進他的骨子。後來還獲得了"影響時間華人終身成就獎"。

美國大兵娶中國妻:見證中國60年,1965年入中國籍,強調:我是中國人

沙博理陪著中國走過了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是怎樣從"東亞病夫"一步一步走向強大。作為中國公民,沙博理時刻關心著黨以及黨領導下中國的發展。1983年,沙博理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且擔任這一職位一直到他逝世。

從當選開始,除了翻譯事業,民生社會發展也成為了了沙博理肩上的責任。他始終都在積極的參政議政,到全國各地考察民生民情,對於一些問題的提議,正確的行使自己作為政協委員的權力和責任。

沙博理說:雖然他身上的美國味從未消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感覺到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中國社會的舒適溫暖和親切,最好永遠不要改變。沙博理是"陪伴中國人民走過半個世紀的真朋友",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和千萬中國人民一起,共度風雨、同舟共濟。

身為中國人,內心必然有對祖國的自豪和敬佩,謹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用包容、自信去面對全世界。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文/羽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