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咋變為“潛力板”?這份重磅調研報告背後有答案!

“要咬定‘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的階段目標,銜接‘五年見到顯著成效’要求,紮實精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將農業農村短板變為‘潛力板’。”4月8日,廣東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省委書記李希為決戰鄉村振興提出要求。

在會議召開前,一份來自廣東省政協的“重磅”報告呈送省委領導並得到批示。這份“重磅”報告是省政協去年底,組織住粵全國、省、市、縣四級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專家、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20個地級以上市、42個縣(市、區)、180多個自然村開展調研、反覆研究論證所得。

短板咋變為“潛力板”?這份重磅調研報告背後有答案!

△2019年11月19日,省政協主席王榮率隊赴清遠市,就省委省政府《關於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紮實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開展民主監督調研。


據省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陳祖煌介紹,2019年底,省政協聚焦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大領域,開展了監督性調研。此次行動融調研、監督、協商於一體,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點面、長短、明察暗訪相結合,通過集體座談、個別訪談、資料核查、現場查看、委員蹲點、基層監督員反饋、專業機構問卷調查等方式走村入戶、深入基層,在力求掌握實情建言資政的同時,著力宣講政策凝聚共識,助推鄉村振興。

問卷顯示,93.2%的受訪村民表示村莊環境變得更好,滿意整治工作。這與省政協調研組在走訪時看到的景象一致。“從實地看,無論‘點上’和‘面上’都有亮點,鄉村面貌一年比一年變化大,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重大進展。”陳祖煌說。

2018年、2019年,省政協分別組織了兩次大範圍鄉村振興民主監督。在調研中,委員們普遍反映,“十三五”時期尤其近幾年,是廣東鄉村面貌變化最大、廣大農民得實惠最多、農業產業化特色化進展最快的時期。

短板咋變為“潛力板”?這份重磅調研報告背後有答案!

△2019年11月19日,省政協主席王榮率隊赴清遠市,就省委省政府《關於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紮實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開展民主監督調研。

但監督調研組也發現了一些在決戰決勝年和“十四五”時期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深層次問題。如,一些地區和部門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組織領導不夠實、不夠細;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機制還缺乏統籌謀劃。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不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仍落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農房管控、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力度還不夠大。圍繞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人、地、錢等關鍵要素改革創新不夠深入,試點探索與經驗推廣有待進一步加強。

為此,省政協調研報告從6方面提出了24條建議。包括: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堅持不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擴面提質上雙向發力,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在“統和聯”上下大功夫,構建全域覆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在“控和管”上著力,摸清底數,統籌推進深化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農房管控、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在“活”字上多做探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健全政策體系。

短板咋變為“潛力板”?這份重磅調研報告背後有答案!

△廣東省政協調研組通過走村入戶、與村民座談了解詳情。

省政協主席王榮也帶隊赴清遠、韶關兩市開展監督調研。他表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要按照中央及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積極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搭建農村基層協商平臺,聚焦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大領域開展協商,切實將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農村基層治理效能,為全省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在報告的最後,省政協調研組還附上了一個《各市經驗做法、問題困難和意見建議彙總表》,一目瞭然,乾貨滿滿。

李希在省政協的報告上批示指出:省政協黨組圍繞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開展民主監督,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很有針對性,請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吸收。隨後,省政府領導也相繼作出批示予以落實。

今年,省政協將連續第三年緊抓鄉村振興硬任務,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聚焦脫貧攻堅、農民增收和產業振興,組織省市縣三級政協開展協商式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級政協委員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作用,助力廣東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

作者:林儀 揭春雁 陳玉強

編輯:吳靜怡

責編:周佳佳

審核:趙彤 李木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