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近日,珠海、中山兩市市長見面座談引起關注。兩位市長究竟談了什麼?又將聯手佈局什麼?引發諸多猜想。

4月21日,中山市市長危偉漢帶隊到珠海,與珠海市市長姚奕生進行座談。公開報道稱,雙方就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行了深入交流。

事實上,毗鄰而居的珠中兩市,在社會發展、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緊密聯繫,道路路網的銜接更是兩地市民關注的焦點。

此次兩市市長能“坐下來、聊一聊”,讓人看到雙方攜手共進、共謀發展的決心。未來,灣區西岸的珠中江城市圈,能否通過“抱團取暖”,突破瓶頸,看齊東岸,抓住灣區建設的新機遇?

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灣區西岸的珠中江城市圈能否抓住灣區建設的新機遇?

兩市長會面聊了什麼?

珠海與中山是近鄰,兩地交流往來頻繁密切。兩位市長見面到底聊了什麼?是兩地市民關注的焦點。

“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攜手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從珠海市市長姚奕生的講話來看,雙方談話的重點主要聚焦兩地交通的互聯互通。

會後,姚奕生對珠海相關部門提出要求,要加快推動與中山市路網銜接工作,積極協商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確保相關道路儘快通車,推動兩地往來更加便利。

而中山市市長危偉漢也表示,中山與珠海是緊密相連的灣區城市,兩市參與大灣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相互關聯、密不可分。要從認識上、行動上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打局部“小算盤”,著眼共同“一盤棋”,攜起手來一起幹。

雙方的談話更落到了諸個具體項目上,重點就中山東外環高速南延與金琴快線北延段銜接、中山西外環高速南延對接洪鶴大橋、廣州軌道交通18號線中山和珠海延伸線、中山神農路東延與珠海雲峰路銜接等事宜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

此次會面也在一些具體項目上達成共識。例如,明確了共同推進中山東外環高速二期建設,進一步細化與珠海市金琴快線的連接方案等。在備受關注的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至珠海、中山項目方面,兩市明確將加強與廣州的溝通,儘快形成線路規劃和技術的初步方案,形成統一意見後,共同提交國家評估,爭取立項批覆。

此外,還原則上明確中山西環高速公路南延線與珠海洪鶴大橋(港珠澳大橋連接線)的高速連接,預留建設線位走廊,在儘可能優化方案、減少佔地的同時,解決珠海大道、洪灣大道的互通問題。

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洪鶴大橋

珠海市長為何頻頻喊話要“連接”?

事實上,珠海、中山的互聯互通,只是灣區西岸城市共謀發展邁出的一小步。縱觀以往的表現,珠海對於向外“連接”的渴求顯得格外迫切。

早在2019年1月28日,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便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稱,要完善港珠澳大橋的運營管理和機制安排,加快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探索建設珠澳高鐵樞紐,推動伶仃洋公鐵通道項目,構建“海陸空鐵”協同的大交通體系,打造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不久後,當年3月6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開放日上,珠海市長姚奕生更是直接在發言中向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總公司董事長陸東福喊話“要高鐵”。“爭取把廣珠澳高鐵、廣州地鐵18號線、珠澳延長段納入到灣區的相關規劃,儘快實施。”

今年1月16日上午的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現場,姚奕生隔著隔著鄰座的省大灣辦常務副主任曹達華,喊話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廣州地鐵18號線一定要把我們納進去,廣州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輻射不能沒有珠海。”

從全省會議,到全國會議,珠海為何在各個場合頻頻喊出“要連接”的訴求?這與珠海當前的發展現狀與長遠佈局息息相關。

從當前大灣區廣東九市內部的通達程度來看,廣佛肇與深莞惠的交通網絡已漸趨完備,以廣州為中心輻射佛山、肇慶,以深圳為中心輻射東莞,廣深之間更是有眾多大通量交通運輸管道。

反觀珠中江片區,內部通達的交通網絡仍未形成。這一點對珠海而言顯得更加緊迫。珠海位於廣東高鐵網的末端,樞紐作用並不突出。

打造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珠海任重而道遠。

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打造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珠海任重而道遠。

珠中江“抱團取暖”能否破瓶頸?

今年初,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大灣區的珠三角九市規劃已有明確勾勒,要加快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設。

在這三大都市圈中,珠江西岸的珠中江,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基礎建設都相對較弱。“抱團取暖”會否成為西岸城市突破瓶頸的有力舉措?

此次,姚奕生與危偉漢的會面中,珠中雙方達成共識,要聯合謀劃兩地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力爭形成環線,不斷完善區域交通網絡,促進人流、物流便捷流通,進一步加強兩市產業聯繫。要以兩地高速路網銜接為契機,推動交通建設提質提速,促進交通內暢外聯。

另一方面,珠海與江門的通道連接也在緊鑼密鼓推進。3月9日,連接珠海、江門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合作建設經營協議簽約,標誌著該項目正式落地。

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在簽約活動座談會上,江門市市長劉毅表示,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構築起從港澳地區橫穿珠海、直通江門、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高速通道。

抓住歷史機遇,融入灣區建設,對於珠中江西岸城市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機遇。對於經濟特區珠海來說尤其如此。

“當前,珠海正處於歷史最佳的發展黃金機遇期,再次站在了時代的聚光燈下,機遇稍縱即逝。”不久前的深化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工作推進會上,郭永航強調,如果不及時把握,珠海勢必白白錯失發展機會,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失去一席之位,被逐步的邊緣化。

灣區建設,交通先行。

4月21日,就在姚奕生與危偉漢會面座談的同一天,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立法會表示,目前澳門輕軌只有氹仔線,今年會開展輕軌東線的諮詢,並會盡快開展石排灣線和橫琴線的工程。他特別提到,橫琴線會通過河底隧道接駁橫琴口岸,建成後能與內地高鐵網基本銜接。

今年是珠海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也是落實“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開局之年,加之“雙區”驅動的大機遇,珠海與珠江西岸城市如何抓住歷史機遇,趁勢而起?珠中江“抱團取暖”,共謀發展,或許是一個答案。

【記者】梁涵

南方觀察|珠海中山市長面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作者】 梁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