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壽偷香:才子佳人男歡女愛偷情故事的發端

韓壽墓表,西晉時雕刻,出土、地點不詳,現存洛陽關林石刻藝術館。形制為青石製作呈圓柱體,高1.13、直徑0.33米。底平,頂有榫頭。通體縱刻24條半圓形凸稜,中部偏上處為一外凸的方形石面,面高48、殘寬32釐米。面下與柱頂各刻二週繩索紋。石柱上下有溝漕圓弧線,表銘橫於石柱上端,刻字4行,行5字。隸書。兩旁兩行字雖損,但根據殘存字形有和結合文獻記載,可知全文應為:晉故散騎常侍,驃騎將軍,南陽韓府君墓神道,共20字。


韓壽偷香:才子佳人男歡女愛偷情故事的發端


韓壽偷香:才子佳人男歡女愛偷情故事的發端


韓壽偷香:才子佳人男歡女愛偷情故事的發端


此表字體承漢魏風格,與東漢的《西峽頌》近似。結構疏朗,筆劃秀麗俊逸,為西晉隸書中的傑作。

韓壽卒於惠帝元康初。古人云:“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華表,通常稱它為“墓表”。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下為礎,上立柱,柱頂榫頭置帶座的雕獸。韓壽墓表僅保留了中間的圓柱,但以其形制稀見而彌足珍貴。

清代孫星衍所撰《寰宇訪碑錄》,成書於嘉慶七年(1802年),記載了拓本《驃騎將軍韓府君神道》。洪頤煊(1765年~1833年)在嘉慶年間所撰《平津讀碑記》雲:“右驃騎將軍韓府君神道闕。在洛陽,近年始出古井中。”由此約略可知石的發現年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洛陽縣令馬恕在東關的千祥庵內創建存古閣,作為官辦的石刻保存所,專門收集儲存當地的碑刻墓誌經幢等文物,其中就有他所定名的“晉驃騎將軍韓壽墓石”。存古閣落成後,鴉片戰爭中的抵抗派領袖林則徐於道光二十二年流放新疆,西戍途中路過洛陽,由馬恕邀游龍門,並觀覽千祥庵藏石。金石學家陸增祥(1816年-1882年)的《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記載石“在洛陽存古閣”,同時指出韓壽見於《晉書·惠賈皇后傳》。千祥庵存古閣是官辦的地方石刻保存所,民國年間無專人典守,由庵中和尚看管。1915年近代金石學家羅振玉(1866年--1940年)來洛陽訪古獲得存古閣藏石拓本68種,作《洛陽存古閣藏石目》,記錄了以韓壽墓表為首的一批拓本資料。1925年夏,金石學者陳承修來存古閣尋訪韓壽墓表,囑託寺中僧人拓了幾張拓片帶回,其中一張拓片刊載於《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曆代石刻拓本彙編》第二冊,據以可知當時石刻的面貌,至今無變化。

1927年反對神學迷信的馮玉祥將軍率部進駐洛陽,破除迷信打偶像,千祥庵遭遇破壞。1931年春,民國元老張鈁與劉鎮華、武庭麟等在城內創辦洛陽縣河洛圖書館(館址在今圖書館街),“將各處斷碑殘竭以及存古閣舊藏古刻盡移置其間”,部分陳列出來,供人觀覽。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寇侵佔上海,威脅南京。為了躲避日寇的進逼,2月1日,國民政府遷都洛陽,12月1日回遷南京。韓壽墓表原石曾在洛陽古代藝術館(關林)的西展室陳列。現樹立在洛陽古墓博物館院內的館標,就是用漢白玉仿照韓壽墓表製作的,頗具特色。

韓壽,南陽堵陽人,據《晉書·賈充傳》和《晉書·惠賈皇后傳》記載,可知其字數德真,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年卒,贈驃騎將軍,曾做過賈充的司空掾。

賈充官至司空、侍中、尚書令,其後妻為城陽太守郭配的女兒郭槐,生女二人,長女賈南風,醜而短黑,次女賈午,光麗豔逸。賈南風為晉惠帝皇后,賈午嫁為驃騎將軍韓壽為妻。1953年出土的賈皇后乳母徐美人墓誌載:“(徐美人)以甘露三年歲在戊寅,永保乳晉皇后及故驃騎將軍南陽韓公夫人。”

《晉書》說他“美姿貌,善容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玉樹臨風的大帥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韓壽美姿容,賈充闢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瑣中看,見壽,說之,恆懷存想,發於吟詠。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蹺捷絕人,逾牆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餘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合急峻,何由得爾?乃託言有盜,令人修牆。使反,曰:‘其餘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牆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

青年時代的韓壽相貌堂堂,頗具才學,來到洛陽後投身於賈充門下做幕僚。賈充比較看好韓壽,宴請賓僚,常常讓其作陪。席間議論,韓壽總是口若懸河,對賈充的考查也是對答如流。沒想到,這竟引起了正值妙齡的賈午的注意和喜愛,時間長了,竟得了相思病。賈午的貼身婢女見小姐病情越來越重,於是冒險為他倆牽線搭橋。韓壽勁捷過人,夜半三更,就越牆來到賈午的閨房相會。

當時,西域進貢一種奇香,一沾人身就經久不散,皇帝只將它賜給賈充等極少數人用過。賈午偷得父親的一些奇香,送給了韓壽。這樣一來,幕府裡的人就經常聞到韓壽身上有一股奇香,於是議論紛紛。賈充被驚動後,懷疑女兒與韓壽有私情,拷問賈午的左右侍者,果然如此。再問賈午,她態度堅決,非韓壽不嫁。賈充無奈,只得讓韓壽入贅賈家。韓壽與賈午的兒子,就是後來西晉著名文人集團"金谷二十四友"的幕後首領賈謐。

這件事非常符合傳奇性質,簡直就是書生和千金小姐私定終身的原版。因此韓壽偷香就成了偷情的代名詞,和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合稱古代四大風流韻事。

其實,“偷香”一事頗為可疑。

韓壽偷香的最初來源見於晉郭澄之的小說《郭子》:“賈公閭女悅韓壽,問婢識否?一婢雲是其故主。女內懷存想,婢後往壽家說如此。壽乃令婢通己意,女大喜,逐與通。”(《魯迅輯錄古籍叢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第43頁)在此文本中,情節描述極其簡單,只是說賈公閭的女兒相中了韓壽,遂想法私通的故事,親沒有細節描述。

到了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惑溺》中,故事情節開始逐漸豐滿起來。文本第一次出現 賈女青瑣窺壽、壽逾牆而入的情節,成為後世所傳之藍本,但文本中依然沒有出現“偷香”的實際情節。

其實,在晉書裡面關於韓壽偷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晉書賈謐傳的關於賈午和韓壽私通而送香,但在陳騫傳裡面於之記載的卻是陳騫女。《晉諸公贊》主張韓壽與賈充之女私通的記載“自未可信”,而《郭子》這部書認為“與韓壽通者乃是陳騫女”。對於這段故事有不同說法。

《晉諸公贊》這本書裡這樣說:壽字德真,南陽赭陽人,壽祖暨,魏司徒,有高行。壽敦家風,性忠厚,豈有若斯之事?諸書無聞,唯見《世說》,自未可信。意思就是韓壽很忠實地遵守著自己的家風,這種事情不會有的 ,而且此事別的書都沒有寫,只有《世說新語》這樣寫,因此並不可信。另外《郭子》這部書裡頭也這樣說:與韓壽通者乃是陳騫女,即以妻壽,未婚而女亡。壽因娶賈氏,故世因傳是充女。如前所述,擁有這個香的只有陳騫、賈充兩個大臣,因此《郭子》就說與韓壽私通的乃是陳騫的女兒。陳騫把女兒嫁給了韓壽,故事一樣的,人物搞錯了。而且那個陳騫的女兒還沒等到結婚的時候她又死了。因此這個韓壽因為原來跟他發生這段故事的這個女子突然去世了。後來又改娶了賈充的女兒,他跟賈充後來是成為父婿了,但是沒有前面那段故事,那段故事是跟另一個女子發生的。這個傳說它沒有搞清楚,把這個事情安到賈充女兒身上了。

《晉書》是唐人編著的,優缺點都有。優點是《晉書》體例比較完備,使它能容納較多的歷史內容,而無繁雜紛亂之感,還有內容充實,文字簡練的長處。其缺點一是記述荒誕。記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搜神記》、《幽明錄》中一些荒誕之談也加以收錄 。例如《幹寶傳》中記載幹寶之父妾陪葬十餘年,開棺後仍能復生之事 。二是史料取捨不夠嚴謹。據歷史學者考察,在修撰《晉書》時期,所能見到晉代文獻很多,除各專史外,還有大量的詔令、儀注、起居注以及文集。但《晉書》的編撰者主要只採用臧榮緒的晉書作為藍本,併兼採筆記小說的記載,稍加增飾。對於其他各家的晉史和有關史料,雖曾參考,但卻沒有充分利用。因此唐代成書之後,即受到當代人的指實,認為它“好採詭謬碎事,以廣異聞;又所評論,競為綺豔,不求篤實” 。

劉知幾在《史通》裡也批評它不重視史料的甄別去取,只追求文字的華麗。清人張熷《讀史舉正》舉出《晉書》謬誤達450多條。錢大昕批評《晉書》“涉筆便誤”。《晉書》中亦存在自相矛盾之處,例如《文帝紀》記載曹髦被殺之後,成倅兄弟的結局是“太后從之,夷濟三族。”而《荀勖傳》中荀勖的上表卻又稱“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誅,恐義士私議”,也就是荀勖的上表體現出成倅並未被誅滅三族,兩條史料自相矛盾。

到了南北朝時期,韓壽偷香的故事已開始進入詩文領域。徐陵在《玉臺新詠序》中講到:“驚鸞冶袖,時飄韓援之香;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南朝梁劉孝威的《奉和逐涼詩》:“月纖張敞畫,荷妖韓壽香。對此遊清夜,何勞娛洞房。”北周庾信的《燕歌行》:“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

至唐代編著《晉書》,韓壽偷香故事正式入史,內容基本源自《世說新語》,又加入了《郭子》中韓壽與賈女婢是故主僕的關係。

在宋代,錢端禮在《諸史提要》中記載韓壽偷香故事,出現了賈女密盜奇香以遺壽的情節,真正使偷香情節落到了實處。歐陽修填過一首《望江南》:“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郞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元代,劇作家李子中將韓壽偷香故事編成雜劇,題目正名為“會賓堂青春訴恨,賈充宅韓壽偷香”。另有佚名南戲《韓壽竊香記》,明代韓壽偷香故事的文本主要見於馮夢龍的短篇小說集《情史》和兩部傳奇《青瑣記》與《懷香記》。

“韓壽偷香”故事以偷情為內核,以才子佳人、門當戶對、婚嫁自由、情慾禮法等觀念為外衣的流傳演變,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不同思想和觀念,不失為探窺中國文化的典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