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文·段宏剛

從古至今,文化圈喜歡把兩個旗鼓相當的、具有突出貢獻的文化人放在一起做橫向比較,比如,唐代文學圈大名鼎鼎的“李杜(李白和杜甫)”和“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五代十國繪畫圈的“北荊南董(荊浩和董源)”,現當代繪畫圈的“北齊南黃(齊白石和黃賓虹)”或“北齊南張(齊白石和張大千)”,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通過比較他們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能給學術界篩選出許多振聾發聵的觀點和技巧,讓後人學以致用。

當代書法圈的“南沙孟北啟功”同樣具有代表性,沙孟海(1900年——1992年)和啟功(1912年——2005年)兩位都是當代德高望重的書法大家,把他們兩位放在一起比較並無不妥。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沙孟海

沙孟海先生是浙江寧波人士,一生勤奮好學,對詩詞、書法、篆刻、歷史、考古等領域都有涉獵,並不斷鑽研,終成一代大學問家。

他早期跟隨吳昌碩、康有為等大師學習,對碑學書法用功極深,因此,在後來他自然而然成為碑學書法的代表人物。

除過早期求學有過外地生活經歷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沙孟海先生一直生活在浙江一帶,長期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並擔任浙江大學、浙江美院教授,以及西泠印社社長、中書協副主席等職務,其藝術修養和學術涵養在同時代學者中,屬於出類拔萃者。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啟功

啟功先生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門第,幼承家學,在書法、繪畫、詩詞、鑑定、紅學研究等領域,都有很高造詣,被譽為當代學者型大書法家。

啟功長期在京城活動,早年拜在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門下,學業有成後,長期從事文史研究工作,對“貼學”有很深鑽研,在後來的書法創作上,他以貼學為基礎,不斷探索,熔古鑄今,最終形成個人風格,把貼學書法創造了一個新高度。

那麼,沙孟海先生和啟功先生誰的書法水平更高,更具有學術價值?這需要從兩人的書法審美風格和後世影響來分析。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沙孟海書法

從書法審美風格來看,沙孟海的書法屬於“壯美”類型,是以“碑學”的審美趣味作為參照物,重點展現書法線條雄強、剛健、古樸、敦厚、蒼茫的審美趣味。用俗話來說,就是想方設法體現作品的金石味,營造一種宏大氣勢和浩然正氣。越是大的字體,如榜書,越能體現出這些“壯美”情趣。

打一個比喻的話,“壯美”風格的書法,如同古代戰場上的武將,英姿颯爽,自帶一種陽剛之美,讓人看起來熱血沸騰。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啟功書法

當然,“壯美”風格如果追求過度,則會顯現出僵硬、呆板的特徵,不過,沙孟海的書法並沒有出現這些弊端,他非常善於博採眾長,依靠深厚學養,不斷給書法線條裡融入行書和草書的筆意,以靜制動,讓線條體現出變化多端、靈動自然的趣味,有效避免了僵硬呆板的弊端。

從整體來看,沙孟海的書法幾乎沒有瑕疵,這是他後來能進入“20世紀十大書法家”之列的根本原因。

啟功的書法大體上屬於“秀美”類型,把“貼學”當作審美參照,重在展現“貼學”那種妍媚、秀麗、纖柔的審美情調。在直觀印象上,“貼學”書法如同端莊典雅的大家閨秀。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沙孟海書法

“貼學”是以字帖作為臨摹對象,跟石碑刻字比起來,大部分字帖中的書法線條缺乏陽剛之美和大氣之美,這是“貼學”書法不容易寫好大字的主要原因。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貼學”書法正因為不能寫好大字,卻容易彰顯書卷氣,像歷史上著名的文人書法,無不流露出濃郁的書卷氣。

啟功的書法恰恰是發揮了“貼學書法”的最大優勢,書法線條宛如鋼鐵繞指柔,具有勁健、纖細、爽利的趣味,在視覺衝擊力上相當突出,這是他的優勢,但恰恰也是劣勢。為了追求以上審美趣味,在用筆上難以做到隨心所欲,會導致書法線條缺乏節奏上的變化,看起來千篇一律,還有些僵硬呆板,每一個線條的形態和力度中規中矩,基本上一樣,難以看到凝重、寬博、婉轉的審美情調。

沙孟海和啟功號稱書法圈“南沙孟北啟功”,他們誰的水平更高?

啟功書法

如果把啟功的字體放大,或者啟功直接用大筆寫榜書,上述缺陷會更加明顯。

關於書法,啟功有一句名言:結構比筆法更為重要。

這句話顯然是忽視了書法的藝術性,而偏重於字體結構的設計感。經營結構縱然可以讓字體造型和書法線條看起來更美觀,但未必能增加書法的藝術內涵。

綜合來看,我認為,沙孟海的書法水平更高,更具有學術價值,更值得書法愛好者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