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一雙球鞋丟了13億美元,是否應該反思?

北京時間2月21日,一場全美直播的NCAA焦點戰:杜克大學對陣北卡大學,本來全場焦點應該是這位來自杜克大學的Zion Williamson(蔡恩·威廉森),被人稱為歷史最強新秀的大一新生。然而命運弄人,原來應該是主角的人上次僅過30秒就“踩穿”了自己所穿的耐克PG 2.5球鞋,導致右膝扭傷離場。

耐克一雙球鞋丟了13億美元,是否應該反思?

為此,耐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地時間週四股價下跌了1.05%,市值蒸發約13億美元。事後,耐克迅速在美國官網上打折出售這款球鞋,個人認為耐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難道是球員力量太大?球星的設計難道沒經過測試?事實上,耐克球鞋曾多次在nba球場上出現破鞋事件。

耐克一雙球鞋丟了13億美元,是否應該反思?

耐克一雙球鞋丟了13億美元,是否應該反思?

國內市場,2017年央視315晚會曝光:耐克氣墊鞋沒有氣墊,而早在2011年耐克就被爆出中國版“Hyperdunk 2011”籃球鞋,前腳掌比美國同款缺少了氣墊。然而兩次“氣墊門”耐克均回應產品“描述錯誤”,不思悔改,並沒有國際運動大品牌的風範。

另外,耐克、阿迪達斯這樣的知名品牌每年雙11銷售額都面列前茅,然而收到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地普遍都是東南亞國家,品控差到極致,根本名不副實。

耐克一雙球鞋丟了13億美元,是否應該反思?

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買知名的品牌,不是為了買牌子裝*,更多的是對大品牌的信任,為了使用更舒適,質量更有保證,然而粗製濫造的商品只會傷了消費者的心,對於廠商自身完全是在打自己臉。反觀國內運動品牌,這些年一直在努力地追趕,尤其是安踏、李寧,18年雙十一銷量額足以證明國產品牌開始崛起了,或者說已經崛起了,至少在國內。如果這些世界巨頭還是一再的以粗製濫造的產品來糊弄中國消費者,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被那些腳踏實地做好產品的企業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