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複診複檢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複診複檢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複診複檢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01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如何做好複診複檢工作?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的形勢總體向好,特別是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治癒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剛才米司長已經介紹到,現在有77000多名的治癒患者已經出院,治癒率達到94%以上。


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病毒,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疾病應該說也是新發傳染性疾病。對這個疾病,目前來講,還是未知大於已知,對於疾病的致病機理、病程全貌和病程的轉歸,不同病程階段的特點,應該還需要不斷地加深認識。也是為了對患者進行一個全程的管理,一方面促進患者能夠全面恢復健康,另外一方面也有利於疫情的防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下發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複診複檢工作方案》,這個工作方案就是要周密、細緻地做好患者出院後的管理,包括它的隔離觀察、健康監測以及康復管理等等,這些方面主要是為了加強對患者全程的管理,有利於患者身心全面的康復。在這項工作的實施過程當中,因為涉及不同的機構,比如定點醫院出院前要制定好兩到四周的複診複檢的計劃,同時還要對出院患者做好健康指導,回家以後怎麼樣通風,怎麼樣做好個人的自我健康監護等等。


同時,到了社區以後,包括在隔離期間,有的可以是居家隔離,也有的地方實行隔離場所的集中隔離。在隔離的過程當中,既要加強自身的康復,同時還要做好兩到四周的複診複檢,跟蹤隨訪相關的檢查。如果是需要康復的,輕一點的可以居家,社區、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指導;如果是需要專業的康復機構,也可以由專業機構介入。總而言之,出院以後的全程管理,一方面需要定點醫院、社區的醫療機構以及社區幾方面的無縫銜接,更需要患者和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最終使得出院患者得到身心的整體康復。

02

我國在接種疫苗、預防傳染性疾病方面有哪些進展?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措施,相信在疫情防控這樣的特殊時期,大家對疫苗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瞭解,對疫苗在阻斷傳染病傳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維護公共健康安全作用方面,比以往瞭解得更深入了。


最近這些年來,國家不斷增加免疫規劃疫苗的種類,目前我們的適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的疫苗有15種,這15種疫苗可以預防15種傳染病。2019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一直在90%以上,在這個過程中,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接種率,有賴於我們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比如說我們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免疫規劃監測管理體系,同時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預防接種服務網絡。目前30個省(區、市)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基本上已經和國家的信息平臺對接,也已經和疫苗電子追溯的協同平臺也完成了對接。這樣一系列制度的建設,對於保障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麼多年來,我們通過大量的免疫接種工作,國家消滅了脊髓灰質炎,摘掉了乙肝大國的帽子。2019年,全球有多個國家暴發了麻疹疫情的情況下,我們國家麻疹的發病率降到了歷史新低。所以說,我們國家預防接種工作的顯著成績,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離不開公眾、媒體和社會各界對預防接種的大力支持。4月25日就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我們今年兒童預防接種日的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預防接種工作,共同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03

出院復陽的新冠肺炎患者是否需要繼續接受治療?

一般情況下,復陽的患者都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目前看大部分復陽的患者都沒有症狀,只是核酸檢測出現了陽性,也有極個別的會出現一些症狀,但是病情惡化的病例是非常少的。所以對於復陽來講,我們首先要進行相應的隔離,因為復陽仍然可能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播的風險,所以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第二是進行密切的醫學觀察,因為這樣的病人是否進展,要通過觀察來看。儘管我們說大部分的病人沒有症狀,但是極個別會有臨床表現,我們需要進行醫學干預。所以綜合來看,一方面隔離,另一方面進行相應的醫學觀察。


目前針對復陽的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第七版診療方案裡有明確的出院後管理相關建議,就是在出院以後要居家隔離觀察14天。這14天我們強調要戴口罩、做好手衛生,最好採取單間隔離等一系列的隔離措施,也避免復陽人群可能潛在的傳播風險。所以我們通過這種手段已經是控制了復陽人群造成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在居家隔離期間,也要繼續觀察病情的變化,出院兩到四周以後,建議到醫院去隨訪,也是希望發現病情可能進展的風險,並給予及時的干預。目前我們對復陽的病例,強調密切的監測和隨訪,出院以後複檢是非常重要的。

04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居家隔離時有哪些要求?

患者治癒出院以後,後續還有一系列的管理,主要包括對他的隔離醫學觀察,以及健康的監測、複診複檢、康復管理這樣幾個方面。在他進行隔離觀察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單人居住,注意通風,注意手衛生,同時減少人群的聚集。在家人照顧過程中,需要患者和家人都佩戴口罩,同時也要注意給患者加強營養。


後續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幫助患者有關疾病的恢復;二是對他有關身體功能的恢復;三是對於他心理的恢復。而心理的恢復,應該說跟疾病和身體的恢復相比同等重要。在社區內,無論是親戚、鄰居、家人,都要關注、關心和關愛好我們的出院患者。出院患者作為康復期的患者,他體內已經有特異性的抗體,使得他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會造成感染他人的現象。所以在社區,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我們也希望,我們社區的同仁能夠接納他們的迴歸,共同來維護好他們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心理的關愛,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們社會這樣一個大家庭的溫暖。所以心理的康復、心理的疏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05

有基礎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集中隔離期間如何就醫?

首先,對這種有基礎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門頒佈了一個文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與原發基礎疾病分類救治有關工作要求》。這裡面強調,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給予積極的治療干預,對於有基礎疾病的恢復期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區分對待,分區進行治療。具體有幾個方面:一是對新冠肺炎已經痊癒了,只是治療基礎病的,要轉到專科醫院或者具有綜合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這裡面需要一些銜接,從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到其他綜合醫院,中間要有一系列的環節,要進行很好的對接。


第二,有些病人確實很重,不能搬運,我們強調就地治療。在定點醫院,要有相應的MDT團隊。對有基礎疾病較重不能轉運的,進行積極救治。當然也有一些病人有基礎疾病,但是並不是很重,所以他可以在社區層面、在家庭醫生的照護下進行相應的管理。回到社區,密切的監察和隨訪。


綜合來看,有基礎疾病的病人,通過這幾個環節可以有效地得到分層救治。新冠肺炎本身,有很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基礎疾病,這些基礎疾病是導致病惡化的因素,因此基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希望各級醫院要進行很好的對接,保證這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得到很好的照護。

06

如何做好出院後出現後遺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復管理?

首先肺部嚴重感染可能會發展為纖維化,實際肺纖維化本身也是疾病進展的一個結果。就像我們皮膚割破了以後會出現一個瘢痕,實際肝硬化也好、肝纖維化、肺纖維化都是類似的。肺纖維化主要的表現,常常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有咳嗽等等表現。因此,我們對肺纖維化的干預還是非常重要的,預防和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從肺纖維化的病因來講,常常是慢性的損傷,更容易導致纖維化,比如說塵肺,像慢性的間質性肺病等等,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干預的話,時間長了以後會出現纖維化的表現,甚至會影響肺部功能,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新冠肺炎是個急性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程比較短,所以導致肺纖維化發生發展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尤其是輕型的病例,大部分不會出現肺纖維化的。但是對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有可能會出現肺纖維化。因為我們知道,新冠肺炎對肺臟的損害是比較重的,有明顯的炎症和損傷,炎症損傷之後有修復,修復的過程就是纖維組織增生的環節。但是修復和纖維組織增生是個動態的過程,如果病情不重,很快可能就吸收了,但是嚴重的話,可能會殘留一些纖維化。從病亡的病人解剖可以看到,有些實變和纖維化的表現,因此對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要重視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


針對這種情況,衛生健康委有一系列的文件,包括出院患者康復的管理規範,以及包括健康管理的一些規範。這些辦法都是要求密切監測和隨訪,管理這些病人。一方面,出院以後要通過康復的手段,包括中醫中藥等等,進行相應的干預,避免後遺的纖維化發生發展等等。第二是密切的監測隨訪,對重症、危重症的要長期隨訪,因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不是短期內發生的,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可能出院以後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所以強調對重症和危重症的要長期隨訪,觀察他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當然,對這個病,這是個新發的傳染病,對他的轉歸到底是什麼情況,仍然還需要很多研究工作。現在科技部也在做一系列的恢復期病人的研究,希望通過這些研究,找到病變進展或者恢復規律,指導臨床實踐。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