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塔拉的故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據說很暢銷,連續80周《紐約時報》的銷冠。就像賣我車的小哥一樣,他也很厲害,奔馳4s店的銷冠之星,持續上榜N個月。

我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厲害?他說,也沒什麼,就是對客戶儘可能負責任吧。去刷卡買單的時候,財務大姐說,這位小哥真不錯喲,客戶的口碑很好,待人真誠踏實。喔,我大概明白他之所以成為銷冠的原因所在。

那麼,這本書能如此暢銷,其主要原因在哪呢?我很好奇,把整本書大致瀏覽了一遍,我感覺,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的故事很真實,也很震撼。最重要的是,它觸碰了我們當下最受關注的話題,那就是教育。

主人公的命運轉折和突破來源於對不同教育理念的掙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是什麼?這個話題激起了無數人的探討和思考。

這本書是一本回憶錄,作者叫塔拉,她在這本書裡原原本本展示了自己過往既荒誕又真實的成長故事,這樣的故事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它讓無數人受到觸動和啟發。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塔拉,1986年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山區家庭,一對父母,七個孩子,孩子們都在家中出生,沒有出生證明,生病、受傷從不就醫。而且最特別的是,孩子們都不去上學。父親經營一座垃圾廢料場,母親是草藥師兼助產士。從小她就在父親的廢料場幫忙幹活,或者跟隨母親製作精油。

他的家庭是虔誠的摩門教徒家庭,不信任政府,不相信公共教育,也不相信現代醫學,甚至其中一個孩子重度燒傷的時候,也只是在家用草藥自己醫治。 父親認為學校就是洗腦,送孩子上學便是將他們交給惡魔,父親偏執狂熱,母親順從隱忍,父親始終相信世界末日終將到來,每天囤積物資,做生存準備。

對整個家庭而言,每天各種災難如影隨形。一家人經常傷痕累累,車禍,墜落,腦震盪,腿著火,頭開花,各種戲劇性的事件在現代社會真實地上演。

隨著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親和哥哥對她經常使用暴力,各種侮辱行為,而面對這些場景,母親卻選擇了沉默不語,委曲求全。有一句話很經典,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迫發人深思,屬於塔拉自己內心的聲音漸漸甦醒,她的另一個哥哥通過自學離家上了大學,為她播下了好奇和反抗的種子。

她決定逃離家庭,離開家,準備去上學。她偷偷自學,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經過幾個月努力,終於收到了一封大學入學通知書。17歲的時候,她第一次走進教室,迎接完全陌生的世界。一開始,她和周圍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沒有基本的生活常識,更沒有基本的知識儲備,甚至連大屠殺是什麼概念都不懂。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在求學的過程中,各種衝突,無數挫敗,失去所有的臉面,和她過去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她怎麼能堅持下去呢?她靠得是一股強烈的求知慾,靠得是一股想徹底擺脫原生家庭束縛的內在潛藏動力,靠得是渴望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靠得是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求學之路充滿艱辛,但也愈見光明。她從完全不及格變成全優生,獲得去劍橋大學交換的機會,接著又在那裡攻讀碩士,成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最後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塔拉所受到的教育給了她全新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視角,她得以有機會重新審視父親的精神疾病、母親的懦弱和哥哥對她的暴力,同時抵抗家庭對她受教育的反對和阻礙,重塑自己的人生。

在我看來,當你真正把這本書看進去,它具備極強的療愈作用,很多人會從故事裡找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從中找到自己的創傷原點,看見它,觸碰它,療愈它,然後走出來,它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關於書名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個書名感覺很好奇,為了起這個書名,編輯部還頗費一番周折,前後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確定下來。這本書英文名字是eduated,受過教育,或者教養的意思,但是直接這樣翻譯卻是不太好聽,感覺很生硬。

編輯部通過各種線索去尋找能夠讓作者滿意的書名,他們看到一段採訪,紐約時報對塔拉採訪時問塔拉,如果把一本書納入高中課程,你會推薦哪本書?塔拉說,聖經擁有文學作品所有的一切。

因為作者從小沒有上過學,只讀過《聖經》和《摩門經》這兩本書,憑藉這兩本書,學會了閱讀和寫作,這段採訪給了編輯部新的靈感和思路,於是就有了這一句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它來自聖經.詩篇。

這句話有雙重解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找到新的信仰。封面是用一隻鉛筆勾勒出大山的輪廓,一個女孩站在一座山頭,眺望遠方的崇山峻嶺,一群飛鳥向著遠方的山林飛去。

書名和封面都表達了整本書的核心理念,塔拉逃離故鄉的山峰,像飛鳥一樣去尋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教育

為了尋求內心的自由,為了擺脫愚昧和無知,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塔拉只能選擇和她的原生家庭徹底決裂,因為父親完全不接受不認可她所學到的新思想和所所謂的教育。

這就是塔拉所付出的沉痛代價,和父母分離,承受背叛的壓力和孤獨的苦痛。於是,塔拉經常陷入精神崩潰,甚至整夜夢魘尖叫,光著腳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夢遊狂奔。也因此,她需要接受定期的心理諮詢和輔導。

直到出書之後,塔拉已經好多年沒有見到她的父母了,他們之間已經斷絕關係好多年了,始終沒有和解。但通過寫完這本書,塔拉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精神崩潰。

在這裡,我突然意識到寫作的力量,寫作可以幫助療愈你自己,重塑你自己,也能幫助你徹底走出原生家庭的怪圈,完成自我療愈自我蛻變的過程。

塔拉的勇氣令人佩服,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大多數的凡人無法做到這一點,無法突破如此巨大的障礙和瓶頸,這個故事講述的是關於教育給你帶來的勇氣和力量,即使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而這個代價,也許在美國可以,在西方國家可以,但在很多中國人的普遍認識裡,這是不被允許的,是大逆不道的,是違背中國古老的孝敬孝順尊老孝道的古訓美德。

大白話就是,你連自己父母親最基本的家庭問題都處理不好,連你的親生父母親都不認可你,不接納你,你有什麼資格來跟我們談教育?

教育,意味著你首先要學會尊敬長輩,孝敬長輩,感恩父母對你的養育等等等,我想,這樣的故事如果發生在國內,很可能會引發強烈爭議,並不會被大眾所廣泛認可和接受。

作者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她說,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

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和原生家庭的決裂,讓塔拉感到分裂,她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一個是過去的她,每當她跨進父親家的門檻,這個她就會出現,她一直都在,無論外表如何改變,如果所接受的教育如何輝煌。這就是一個人內心永遠無法磨滅的原生家庭的影子。

而另一個她,則是一個徹底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這個自我,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它: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對塔拉而言,這就是教育。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成長

每個人看這本書的角度是不同的,因為我熱愛心理學,我喜歡從心理學角度去看待作者的成長故事,從作者和原生家庭的關係角度去看待教育的意義。

從塔拉的成長故事中得出的感悟是,無論原生家庭如何可怕,你都能夠從中汲取養分,從中找到自己的力量,讓自己成長的更好。

正因為塔拉生活的環境是那麼的閉塞,給了塔拉極其強烈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阻力越大,動力越足,自我生存能力越強,她就像是一顆從石頭縫裡排除萬難擠出來的小草,最終開花結果,收穫到自己想要的那個人生果實。

其次,作者的成長故事,雖然在美國算是極其的離奇荒誕,但在中國,甚至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很多類似的故事也經常在發生,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一些家庭,對於孩子的尊嚴和情感,極端的漠視和踐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模式。

甚至在中國,我們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它成為了孩子的魔咒,孩子因此只能對家庭選擇接受、妥協和聽話。

於是會出現兩種結果,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模式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而另一些人,在看清真相之後,選擇了破繭重生。作者是其中最勇敢的一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我們很多人心目中,始終是一塊難以釐清是非對錯的存在,你甚至羞於啟齒,你根本無法用頭腦用理智去跟它講道理,有時它能給你溫暖,有時卻令你感到刺痛無比。

當你感到生氣憤怒的時候,你恨不得跑得遠遠的,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可是過一陣,你又覺得生活哪裡不對勁,又有了隱惻之心,只好掉回頭來,繼續踏入原有的輪迴。

在和父親分離的日子裡,很長很長的時間,塔拉都在和自我做抗爭,她一邊強烈渴望著一條回家的路,一邊為了讓自己走出一直折磨她的負罪感,不斷列舉父親的缺點,記錄對父親的所有怨恨,來試圖證明她的決定是正確的,以此說服自己的內心,讓內心歸於平靜。

她說,當我徹底接受了自己的決定,不再為舊冤耿耿於懷,不再將他的罪過和我的罪過權衡比較時,我終於擺脫了負罪感。我完全不再為父親考慮。我學會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決定,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他。因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應得。這是我愛他的唯一方式。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在原生家庭裡,最熟悉的橋段,最慣用的伎倆就是,我愛你,我是真心的愛你,因為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但當我們試圖以愛的名義控制和改變他人,這種愛就變味了。

這並非愛的真諦。你愛別人,如果你是真正的愛她,那你就無條件地愛,你給她自由選擇的權利,給她呼吸的空間。

如果你想改變她,你的動機不是愛,你只是想佔有她,控制她,體現你的存在感,強調你的價值感。這不是真正的愛,也不是愛真正的力量所在。


寫在最後

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不是那些荒誕的故事情節,而是深植於作者內心深處的那一份勇氣和力量,永不妥協,也不放棄愛,無論在任何境遇中,都執著堅定的做自己。這份執著和堅定一直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聖經》有一句話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仰的力量在於,它讓你內心確信,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世界,你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但你要學會放下過往,憧憬未來。怎麼做呢?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成長,讓自己不斷的成長。

信仰和教育,是你飛往美好生活的兩個翅膀,唯有如此,你才能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更美好的人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該如何和你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