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貢嘎山坐落於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主峰海拔7556米,它不僅是四川省的最高峰,也是橫斷山脈和整個長江流域的最高峰。

“蜀山之王”的美名,意味著巍峨陡峭的雪山、壯闊的冰川、夢幻的高山湖泊,以及虐人卻風光無限的徒步線路,吸引著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從子梅埡口遙望貢嘎山 本文圖片均為 鄒滔 攝

而鮮為人知的一面是,貢嘎山為中國西南山地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典型代表。從乾旱的大渡河河谷,到終年冰雪的眾多雪峰,貢嘎山的垂直落差達到驚人的6400米,造就了七個截然不同的植被帶,孕育出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面積僅佔全國的0.1%(貢嘎山區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卻分佈著超過10%的植物和脊椎動物。

每年5月到7月,是貢嘎山最美的花季,屆時,色彩斑斕的各種報春、蘭花,還有山巔盛放的綠絨蒿們,對我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冰川下的流石灘

2019年7月7-12日,我帶著一幫夥伴360度環繞貢嘎山一圈,從原始森林一直到冰川下的流石灘,努力去發現和記錄這些植物的美。

從成都出發四個小時,我們來到貢嘎山東坡的磨西鎮,這裡是著名的海螺溝景區所在地。地處山谷間由古冰川形成的臺地,被樹木蔥蘢的群山環抱,雖然正是七月盛夏,這個人聲喧譁的小鎮卻格外涼爽。午餐品嚐了當地特色的竹筍和臘肉,我們開始前往此行的第一站:雅家埂。

雅家埂是磨西臺地與康定的分水嶺,海拔2000-3980米,從山谷茂密的落葉闊葉林,直到埡口高寒的流石灘。

這裡是數百年來川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當年讓著名的“植物獵人”亨利·威爾遜初識全緣葉綠絨蒿的地方。

車沿著盤山路越往上走,山間的雲霧更顯濃密,能見度不到十米。路邊,是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的紅石灘,鮮紅的約利橘色藻,佈滿石頭表面,如同用顏料將整個山谷全染成紅色,與乳白色的湍急河水形成強烈對比。然而大霧瀰漫,無法看到整片紅色山谷的壯觀全貌。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雅家埂的紅石灘

停車鑽進路邊的樹林,高大的雲杉林下密佈著箭竹,光線格外昏暗,一團紫色讓我眼前一亮。這是一叢流蘇蝦脊蘭,名字來源於唇瓣前端邊緣眾多的流蘇。流蘇蝦脊蘭體型高大,可達50釐米,數十朵紫紅色的大花顏值頗高,讓大家輪流拍個不停。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流蘇蝦脊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流蘇蝦脊蘭特寫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反唇舌唇蘭

箭竹和草叢掛滿水珠,很快就溼透了所有人的鞋和褲腿。幾棵雲杉背後,我發現了地上一株綠色的蘭花,舌狀的唇瓣向前伸展,非常符合舌唇蘭的典型特徵,蹲下來拍攝,發現周圍還有好幾株隱藏在蕨叢邊。

這是滇藏舌唇蘭,不遠處的草叢裡還挺立著幾株高大的反唇舌唇蘭。一叢同樣綠色的小斑葉蘭花還沒開,只有幾釐米高,很不起眼。路邊幾塊石堆旁,體型高大的西南山蘭花已經謝了,只剩下一串果莢。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滇藏舌唇蘭

一下遇見五種蘭花,大家的興致都很高,全然不顧已被雨霧潤溼了頭髮和褲腿。一上車,我發現大家早已瑟瑟發抖,畢竟這裡海拔超過2800米,溫度也就10度左右。

第二天清晨,在房間就能看到的日照雪山沒有如約出現,雲實在太厚。我們匆匆吃了碗素椒雜醬麵,就趕著乘坐景區觀光車進海螺溝。

海螺溝是每年有數十萬人造訪的著名景區,溝內擁有保存完好的山地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森林高大茂密,動植物種類極其豐富。不同於奔著雪山和冰川而去的其他遊客,我們在三號營地就中途下車,奔著四公里的森林步道而去,這條路避開喧鬧的人流,可以體驗到各種精彩的自然瞬間。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海螺溝的河流及水霧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海螺溝森林步道

一進入森林,滿是隻能仰望的高達30米的巨大雲杉,胸徑都在一米以上,薄霧瀰漫其間。地面盛開著眾多的鹿蹄草,白色的花朵串成一串。

延齡草花期已過,到處都能看到它們巨大的圓菱形葉片。黃色、紅色的蛇菰,還有白色的各種小蘑菇紛紛從土裡冒出頭來。溼潤的林下也是多種蘭花的天堂,苔蘚裡伸出細小花葶的小斑葉蘭、紫紅色成簇的河北盔花蘭、高大的反唇舌唇蘭、隱藏在鼠尾草叢裡的硬葉山蘭和流蘇蝦脊蘭,還有長著黃綠色半透明唇瓣的大花對葉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紫紅色成簇的河北盔花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隱藏在鼠尾草叢裡的硬葉山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長著黃綠色半透明唇瓣的大花對葉蘭

路邊一片滿是枯落杉葉的土坡上,一個眼尖的夥伴發現了幾棵白色的奇怪植物,水晶蘭!

這個消息立刻讓所有人興奮了起來。水晶蘭全身白色,萼片甚至晶瑩剔透如水晶般透明,由於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靠吸收腐葉的營養來獲得養分。它名字中有蘭,但卻不是貨真價實的蘭科植物,而是屬於鹿蹄草科的多年生腐生植物。晚上翻中國植物誌,水晶蘭與假水晶蘭難以分辨,但這種應該是大果假水晶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大果假水晶蘭

步道從森林延伸到河邊,融化自冰川的河水奔湧而下,發出巨大的轟鳴,一道水霧在水流上幾米處聚集不散。岸邊,樹枝上佈滿灰白色的松蘿,在風中緩緩拂動。巨大的樹幹上滿是苔蘚,大大小小的蘑菇生長其間。

在路邊,偶遇一群對遊客揹包虎視眈眈的藏酋猴,我們謹慎通過,終於在草海子溼地旁重新回到主路,乘車出溝。

時間已經兩點,我們在餐館享用了頓豐富的午餐,就趕著向今晚的目的地——康定進發。

再上雅家埂,雲霧和昨天一樣經久不散。一路沿盤山路向上,植被從高大的森林漸漸過渡成低矮的草地,看到山坡上大片黃色和紫紅色的色塊,我們禁不住又停下車來。這裡海拔已經3700米,氧氣含量低了不少,剛往山坡爬上幾步,大家就開始大口喘氣。

紫紅色來自大片的糙毛報春,小巧的葉片上是鮮豔的頭狀花序,顯得格外繁茂。高大而直立的靛藍穗花報春,倒垂著數十朵精緻的紫花。黃色的是鍾花報春,喜歡潮溼的環境,分佈自喜馬拉雅山南坡直到青藏高原東部,模式標本採自錫金,所以也叫錫金報春。還有亮眼的黃堇、藍色的微孔草,白色的高山梅花草,以及一種沒法辨認的沼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高大而直立的靛藍穗花報春

當然,最讓我們興奮的,是溪流邊錯落有致的巨大黃色花朵——全緣葉綠絨蒿,花瓣有著絲綢的質地,在風中搖曳。我們彷彿穿越百年時空,親身感受到當年威爾遜初見它們時的震撼。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全緣葉綠絨蒿。1903年,有著“植物獵人”稱號的亨利·威爾遜第二次到中國,採集傳說中美麗的全緣葉綠絨蒿。他在筆記中寫道:“華麗的全緣葉綠絨蒿,開著巨大的、球形的、內向彎曲的黃花,在山坡上盛開,綿延幾英里。千萬朵絕無倫比的綠絨蒿,聳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現一片景觀宏大的場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個如此誇張奢華的地方了。”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全緣葉綠絨蒿手繪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1917年8月30日,考察途中的“植物獵人”亨利·威爾遜。Harvard Library 圖

翻越遍地碎石的雅家埂埡口,海拔一路下降,陰坡成片的杜鵑花還有不少仍在開放,路邊不時閃過黃色成片的苞葉大黃和淡紫色的假百合。迎著影影綽綽的燈光,我們終於抵達狹窄山谷裡的康定城,海拔2700米,這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用一頓熱氣騰騰的犛牛肉湯鍋撫慰了大家倍感寒冷的身體。

第三天,從康定一出發就到了川藏線重要的關卡——折多山。海拔3000米以上,開始進入真正的高原,天氣也和貢嘎山東坡的雨霧陰晦截然不同,藍天白雲,日照強烈。

這裡的植物也和低海拔的森林區域有了很大不同。高山柳、雪層杜鵑和金露梅組成大片低矮的灌叢,亮藍色的紫堇、紫色的輪葉馬先蒿、白中帶粉的康定點地梅、胖乎乎的圓穗蓼、淡黃色的尖被百合,還有大叢暗紫色的西南鳶尾挺立其中,亭亭玉立。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西南鳶尾

灌叢裡不時能見到一株西南手參,圓柱形的總狀花序上是白色或粉色的花朵,花小而密集,往往有上百朵,湊近就能嗅到一股極為令人愉悅的香味,濃而不膩,綿長悠遠,如同一位毫不張揚卻詩書自華的佳人。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西南手參,湊近能嗅到一股極為令人愉悅的香味。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一種獨特的報春——深紫報春,體型粗壯高大,每株都倒垂著十多朵小花,顏色暗紫如同黑色,有著讓人疑惑卻無法抗拒的魅力。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深紫報春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深紫報春特寫,顏色暗紫如同黑色。

繼續往上爬,海拔接近4000米,灌叢和草地越顯低矮。在一片從山頂瀉下的流石灘裡,我們一下發現了兩種綠絨蒿:川西綠絨蒿與總狀綠絨蒿。

相比之下,川西綠絨蒿顯得比較纖細,高度不到20釐米,每株長著好幾個單開一朵的花葶,紫色的花朵也略顯單薄。

而我們偶遇的這株總狀綠絨蒿簡直堪稱完美,高大的總狀花序上4朵巨大的藍花完全盛開,幾個沒開的花骨朵微微下垂,葉片和花葶上佈滿小刺,在一片滿是灰色石塊的流石灘裡格外生機勃勃。這,是高原上最動人的一抹藍。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總狀綠絨蒿,高原上最動人的一抹藍。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川西綠絨蒿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貢嘎山西坡的子梅埡口。

這是離貢嘎山主峰最近的一個觀景臺,可惜雪山卻被遮擋在了雲裡。海拔已經達到了4550米,是此行途徑的最高點,溫度接近0度,我們不得不穿上備用的羽絨服。四周看似荒蕪,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藍色的總狀綠絨蒿、暗紅色花朵下垂的鐘花垂頭菊,還有幾乎貼地生長的糙毛報春。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尋找幾乎貼地生長的糙毛報春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糙毛報春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暗紅色花朵下垂的鐘花垂頭菊

在一片背風的流石灘裡,終於見到了水母雪兔子。流石灘地處高寒,日照強而降水少,土壤稀少而貧瘠,所以在這樣極端環境裡的植物一定得進化出獨特的生存之道。

水母雪兔子正是如此。在生命的前幾年,它們用灰白的顏色把自己隱藏在環境裡,儘可能地積聚能量。花開的這一年,葉片一下變成鮮豔的粉色,吸引各種可以幫助傳粉的昆蟲前來,絨毛布滿全身,彷彿穿上厚厚的棉服以抵抗寒冷。這些年,它們因為莫須有的藥效被大量採挖,在野外想要見到並不容易。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水母雪兔子近景

沿著有數十個回頭彎的陡峭道路向下,天黑前我們終於抵達了貢嘎山深處的木雅藏族村莊——子梅村。三個各自只有三戶村民的小村莊深嵌在貢嘎山西坡滿是森林的山谷裡,遺世獨立,這是我曾經呆過整整一年的地方,也是我魂繞夢牽不斷重返的地方。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貢嘎山深處的木雅藏族村莊——子梅村

新的一天在白馬雞“嘎嘎”的叫聲裡開始了,村裡沒有手機信號和網絡,正好好好放空一下。天氣晴好,陽光把對岸的山頂染成金色,薄霧縈繞山間。

上午在村莊附近閒逛,綠色的青稞地裡,生長著大片的倒提壺,無數小花組合成藍色的花海,格外夢幻。草地裡藏著各種蘭花,西南手參依然香味清新,纖細的綬草紅色的小花盤旋而上,花朵極小的沼蘭還有腐生的尖唇鳥巢蘭,黃綠色的凸孔闊蕊蘭更是數量眾多,簡直遍地都是。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凸孔闊蕊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綠色的青稞地裡,生長著大片的倒提壺。

可愛的西藏杓蘭也出現了,它們有著碩大紫色唇瓣,像把勺子一樣。據說這樣的顏色和形狀,酷似熊蜂蜂王產卵所需的地洞或樹洞,蜂王常常會被其誘騙鑽進其中,迷失在這個“口袋“裡,在尋找出口的途中它們會碰到杓蘭的花葯和柱頭,身體被蹭上花粉,而後再次上當的時候,就在無意間幫助杓蘭搭建了鵲橋,完成傳粉。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極為出色的生存智慧。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西藏杓蘭,顏色和形狀酷似熊蜂蜂王產卵所需的地洞或樹洞。熊蜂體型比普通蜜蜂大,主要生活在高原上。

午飯後,沿著森林中的小路尋花,遠處的雪山透著銀光,路邊高大的雲杉與冷杉佈滿飄逸的松蘿,與粗壯而遒勁的高山櫟還有花剛謝的各種杜鵑,共同組成一片奇幻的森林。微風拂動,溪流歡快,一群正在路邊覓食的白馬雞被我們驚擾,慢慢走進山坡的林子。

路邊,鵝黃燈臺報春花開正好,一輪輪花朵呈現出格外鮮豔的橘紅色,真不知道它們為啥會被叫做“鵝黃燈臺報春”。

林下,一大片綠色的葉片鋪滿山坡,仔細觀察,葉片邊緣佈滿鋸齒,精緻小巧。這是星葉草,進化歷程格外古老而獨特,是我國特有的一個單種屬,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鵝黃燈臺報春,呈現出格外鮮豔的橘紅色。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星葉草

在茂密的高山櫟林下,我們見到了大片的松下蘭。相比難得一見的近親假水晶蘭,它在這裡的數量可以用驚人來形容,同樣是沒有葉綠體,全身黃色,顏值上還是差了不少。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松下蘭

第五天徒步出山,迎接我們的是一段13公里穿行在貢嘎山南坡山谷的路程。

沿途最多的是各色不同的報春,淡紫色的雅江報春、紅色的多脈報春,還有在森林裡只有三兩株、但在高山草甸裡可以形成大片黃色花海的雅礱黃報春。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可以形成大片黃色花海的雅礱黃報春

而在巴王海邊的石灰崖壁上,我們見到了體型極小的等梗報春,高不過5-6釐米,它們在每年5月雪化花開時就開始盛開,沒想到,到了7月還花期依舊。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體型極小的等梗報春

而在巴王海下游的高山柳林裡,各種蘭花絡繹不絕,純綠色的火燒蘭、可愛的二葉舌唇蘭和對耳舌唇蘭,還有寬唇角盤蘭、叉唇角盤蘭、凹舌蘭、頭蕊蘭、緣毛鳥足蘭……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二葉舌唇蘭

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大花鳥巢蘭。同伴發現了一小叢淡綠色的花。我們趴在地上仔細觀察,它高20-35釐米,總狀花序頂生,長著30餘朵花,顯得格外茁壯,但花色淡綠與其他植物相近,又很難被發現。這是一種腐生蘭科植物,它們自身沒有葉綠素,主要依靠根部共生的細菌提供營養。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大花鳥巢蘭是一種腐生蘭科植物,自身沒有葉綠素,主要依靠根部共生的細菌提供營養。

一路走走停停,被不時出現的各色野花吸引,這條13公里的路我們走了足足7個小時,精疲力竭。

終於坐上約好來接我們的車,大家頓時輕鬆下來,看著窗外不時掠過金色的四川百合和白色的寶興百合,還有藍色大叢的偏翅唐松草,格外愜意。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四川百合

貢嘎追花:從森林到冰川

寶興百合

山下,重新回到充滿手機信號和4G網絡的喧鬧小鎮,用一池溫泉驅趕寒冷和疲憊,感覺終於重回人間。

(作者鄒滔,野生動物攝影師,博物旅行領隊,自然主題撰稿人。從事珍稀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教育工作多年,長期關注和拍攝中國西南山地的景觀、生物和文化多樣性。2010年曾作為志願者在貢嘎山子梅村常駐一年,十年來造訪貢嘎山區域五十餘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