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什麼?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要有成功的事業,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要有幸福的生活,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要有淵博的學識。其實擁有了這些東西,都可以算是擁有了成功的人生的一方面,其實,只有精彩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而教育孩子同樣是如此,懂事的孩子,學習好的孩子都能算上是一個好孩子,但是隻有懂得享受童年,擁有著精彩童年的孩子,才真正算是擁有了足以收益一生的寶貴財富。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但是,很顯然,現在生活中的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當家長們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分別炫耀著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懂事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孩子最珍貴的時光卻在逐漸消失。

1.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父母的口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更有戲,主動寫作業複習功課,別的孩子玩的時候他在寫功課,別的孩子旅遊的時候他在寫功課,別的父母也很羨慕,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好呢?其實,這個你還真別忙著羨慕。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8歲的依依便是這種別人家的孩子。依依的媽媽也特別驕傲。逢人便誇自己依依的優秀。每次都把書本上的東西學的非常好。可是隨著功課的加深,依依的短板便顯示了出來,創造力,想象力都跟不上,反而那些平時特別喜歡玩,特別會玩的孩子,成績越來越好。

要知道,現代社會是一個發展的社會,只會課本知識的人才是不稀缺的,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才符合社會的需求。而這些素質是在課本上沒有辦法學到的。但是在童年的時光中會玩,喜歡玩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無論是創造力還是想象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開發。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所以別再說別人家的孩子了,只會學習的孩子未必就是好孩子,也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2.有一種孩子連口飯都捨不得吃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們是非常懂事的。這種孩子捨不得吃飯,捨不得開燈,捨不得買衣服,什麼都捨不得。這讓很多父母也覺得好,再看自己家裡這個,去趟超市就怕花的錢少。怎麼就不能和別人學學!其實,這個還真沒必要學。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小敏的父母為有一個節儉的孩子而感到驕傲。他們常常和友人鄰居聊天的時候誇自己的孩子:我家的孩子從不亂花一分錢,把零用錢節省下來買需要的學習用品,班會上發的零食拿回家給妹妹吃。可是,小敏的父母卻沒想到這麼一個節省的孩子最後卻因為貪汙公款進了監獄。

節儉確實是一個好習慣,也是作為父母應該教育給孩子一個美好品質。但是節儉不是“扣”。過度的節儉會讓孩子的心中充滿自卑,甚至會養成畸形的金錢觀,對金錢格外的看重。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教育孩子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進行理智的消費,節儉是一種美德。卻不應該限制孩子的消費,將節儉轉化為一種“扣”。

3.有一種孩子已經迷失了自我

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在很多時候也容易被父母定義為懂事。懂事本沒有錯,但是孩子並不應該過早的懂事。任性開朗才是最符合孩子的性格特徵。有些孩子並不關心自己內心的想法是什麼,而是過分的在意別人的感受,無論是生活中,學習中還是以後的工作中,經常會因為別人的表現而懷疑自己,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或者奉獻型人格。


孩子看著像是事,但他卻丟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盡善盡美,完美無缺的,每一個人都存在自身的缺點。而且一個人好不好這件事非常主觀,同樣是一樣的表現,有的人就認為很好,但是有的人會認為很差。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只要不會傷害到別人和社會的利益,實在沒有必要丟失了自己去討好別人,從而變得多愁善感,疑神疑鬼。

所以,如果家裡有過分忽略自己感受的孩子,家長應該即使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因為自身的敏感遺失了童年的美好。

總結

作為父母應該有獨到的眼光,不能被別人的觀念所幹擾。應該清楚的辨別什麼習慣是對孩子有好處的,什麼習慣是對孩子沒有好處的。不要讓孩子的懂事,成為孩子以後成長路上的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