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雖然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是殘酷的戰爭至今仍在讓人們不斷的反思,其中,也有些人認為,以德軍的戰鬥力,在德軍投降時仍有300萬左右的兵力,為什麼不再繼續戰鬥了?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在1945年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蘇軍攻克柏林,5月9日德國正式無條件投降,此時德軍仍有300萬左右的兵力,難道只是因為首都柏林被攻克就投降了麼,其實主要原因很多,下面我們僅就軍事角度來看一下:

1、盟軍的兵力規模遠遠超過德軍數量

至二戰結束時,盟軍的主要國家兵力規模達到了巔峰,蘇聯軍力超過了1100萬,雖然是兩線作戰,美國總兵力達到了1200萬人,在歐洲的陸軍規模非常龐大,此外,英國法國的軍隊數量也都不少。

在這些盟軍龐大的兵力規模面前,負隅頑抗的300萬德軍就顯得實在弱小了,且德軍海軍空軍已經基本不復存在,陸軍的精銳大多在蘇德上損失殆盡,剩餘部隊的戰鬥力也遠不如二戰初期的德軍。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2、德軍已經失去戰略空間和戰術優勢

在盟軍反攻進入德國後,德軍可以活動的戰略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大規模的集團運動已經沒有多大的可能性,幾百萬軍隊被圍困在偏遠狹小的區域內,面對盟軍空中和陸上的絕對火力優勢,看似兵力規模不小,不過反抗的意義不大,因為失敗的命運已經在所難免,尤其是已經在失去了道義的基礎上,可以獲得的額外幫助幾乎不存在。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另外的很重要一點就是,德軍的重裝備已經損失殆盡,早期肆虐歐洲的裝甲力量已經不再具備優勢戰鬥力,尤其是失去了早期戰役發起時的突然性優勢,裝甲兵也無法獨立面對戰機空中“開罐器”的打擊,這樣的戰鬥基本就是一邊倒的。

而面對滿腔怒火的蘇聯軍隊,再看看柏林戰役剛結束時蘇軍的“表現”,如果此時德軍仍然頑抗,蘇軍將可能做出讓德國未來難以復原的更大傷害。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3、德軍失去了物資供給和裝備生產能力

​戰爭不只是打人數規模的“遊戲”,資源和工業才是更重要的後盾,盟軍大反攻後,德國的裝備生產能力不斷的下降,已經不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坦克和戰機,柏林被攻克以後,多數軍工生產能力都已經被盟軍掌握,此時的德軍想要負隅頑抗,先不要說沒有了飛機大炮的支援,不僅炮彈不夠打,就連士兵子彈的消耗都已經無法再補充了。

而此時的美蘇已經“火力全開”,軍工生產能力和軍隊的戰鬥力都進入巔峰狀態,對比之下,剩餘的德軍打不打,結果都已經很明顯了。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300萬兵力,還有拼死一戰的能力麼

這一點在阿登戰役中就已經體現的很明顯,20萬德軍僅僅戰鬥了一段時間,坦克等裝甲部隊就因為油量不足而無力進攻,面對以“純步兵”為戰鬥力量的101空降師,卻無法完成攻克巴斯通的目標,這還是在德軍尚有儲備的情況下,更不要說柏林戰役後,剩餘的300萬德軍了,他們實際上已經沒有了發動這種進攻的能力。

4、幫不上忙的“豬隊友”

曾經想和德國“會師莫斯科”的日本,卻反手去挑戰美國了,雖然在二戰早期給了美國一記“悶棍”,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日軍兵力逐漸分散到了太平洋的各個島嶼上,在日本聯合艦隊被“打斷腿”後,日本實際已經沒有能力重新集合這些軍力,也讓美軍因為強大的海軍優勢,變得“從容不迫”起來,因此,此時的日本已經無法再幫助德國來分擔壓力,此時的剩餘德軍將面臨大半個美國和整個蘇聯的軍力,至於此時的意大利,不提也罷。

因此,僅僅在軍事角度上,雖然德國投降時,德軍仍有一定的兵力規模,實際上已經不再具備拼死一戰的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