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另一部分按人種界定的、遍佈於歐洲民族帝國各處的民族——猶太人——也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捲入這場兵連禍結的戰爭中。從被西歐民主國家同化的猶太人到東歐,尤其是俄羅斯帝國被隔離的猶太人社區,一戰都激起了迥然不同的回應,但從長遠來看卻導致了類似的結果。絕大多數被同化的猶太人聯合起來支持法國、德國和英國的民族主義號召,支持各自國家的戰爭努力。在德國,軍方於1917年進行了一場特殊的人口普查,以確定在前線服役的猶太人的數量,結果顯示有近10萬人,而估計其中12000人已經陣亡。在奧匈帝國和俄國,絕大多數猶太人未被同化。在俄國,猶太人被迫居住在柵欄區中,甚至被廣泛視為“異教種族”,但即使這樣,仍有猶太人努力追隨並參軍。儘管俄國在一戰前的十年中對猶太人有過殘酷的迫害,許多大屠殺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但據估計仍有多達450000名猶太人在戰爭期間自願或被強徵入伍,主要是承擔支援任務並作為下級士兵。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對猶太人傷亡人數的估算在戰時有所浮動,但不論其總數如何,俄國人和德國人都認為猶太人對敗北的戰役和一戰的失敗負有責任。由於遭到俄國領導人對猶太人勾結德國和奧匈帝國敵人的指控,數十萬猶太人在戰爭期間被驅趕出前線戰區。許多人在尋找新的定居區或俄軍對猶太定居點的隨機搜捕中喪命。俄國在戰爭開始前數十年和戰爭期間對猶太少數族裔的壓迫,使得許多猶太人將前來的德國軍隊當作解放者來歡迎。在俄國人和其他非猶太少數族裔看來,有關猶太人背叛的謠言,以及他們與德國佔領者之間真實的合作似乎坐實了這樣一種指控,即猶太人在這場以沙俄喪權辱國,敗北收場的戰爭中的確參與了破壞沙皇政府戰爭努力的活動。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在伴隨著1917年十月革命而來的破壞性內戰中喪生。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雖然猶太人對德國戰爭努力所做的貢獻——包括沃爾特·拉特瑙對於戰時經濟的傑出領引——幾乎無可指摘,但在戰時糧食短缺抗議活動中由猶太左翼領袖發揮了傑出作用,這滋長了德國長期存在的反猶主義思潮。在德國向協約國投降之時,社會民主黨人和中央政治家(其中很多人是猶太人)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左翼活動家在戰爭末期奪取政權的努力,導致魯登道夫和其他德國軍事指揮官所做出的那個臭名昭著的指控被廣為傳播和接受,即戰爭大後方的平民“暗箭傷人”,而非德國軍隊的敗北應為國家的敗績和接踵而來的羞辱負責。在戰後的國內衝突和經濟動盪的數十年中,希特勒和國家社會主義黨人咬住這些所謂的猶太人戰時戰後叛國罪行不放,以此煽動和擴大存在於德國社會中達數個世紀之久的反猶主義思潮。最終,他們變成了納粹身後的主要力量,在魏瑪共和國最後的歲月和第三帝國的十年中始終用心歹毒地從事針對很大程度上已被同化的猶太人的種族戰爭。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在奧斯曼帝國餘下的核心行省中,戰時的挫敗也明顯塑造了一種特別不同的種族戰爭,並於1915——1916年達到了種族滅絕的程度。奧斯曼帝國數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歐洲—地中海地區的強國之一,帝國的崩潰逐漸侵蝕了其土耳其統治者與主體民族歷經500餘年才培植起來的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和解。土耳其官方將這些少數民族定名為米勒特人,其中人數最為龐大和最有影響力的便是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庫爾德人,自奧斯曼帝國創立以來他們就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富有雄心的青年土耳其黨官員和知識分子於1908年控制伊斯坦布爾,這在實質上埋葬了奧斯曼王朝,他們多半信奉突厥擴張主義,在對待米勒特群體問題上持有強烈的非伊斯蘭教的種族優越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大體上被安置於伊斯坦布爾及其郊區,尤其是東安納托利亞的亞美尼亞人變成了土耳其種族主義替罪羊的主要犧牲品。當奧斯曼帝國在1890年代行將就木的時候,實際行使權力的最後一位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與其謀士在首都和東部行省慫恿暴徒襲擊亞美尼亞人。在這場部分是由宗教因素所驅使的屠殺中,多達100000名受攻擊者喪命。然而,法庭和黨派理論家卻為這一行為辯護,認為這對於消除亞美尼亞“結核病菌”給“偉大的土耳其種族”所造成的威脅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在青年土耳其黨領導土耳其站在同盟國一方於1914年11月參加一戰之後,他們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對沙俄的攻擊,後者一直是造成奧斯曼帝國從中亞和東南歐退卻的主要因素。由於準備不足,加之在大戰開始的第一個冬天裡,自負無能的恩韋·帕夏領兵攻擊高加索慘遭敗績,第二輪由種族主義激起的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在1915年的前幾個月裡再度開啟。以俄土交界地帶的亞美尼亞人與沙皇軍隊暗通款曲以致土耳其軍隊在高加索一役中敗北為由,亞美尼亞各部被解除武裝,並隨後於同年二月遭到殘殺。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在接下來的數月直至1916年上半年,青年土耳其黨政權的軍隊和公職人員組織了對亞美尼亞平民的大搜捕。通常由庫爾德遊牧民和戰士來執行,尤其是在東安納托利亞地區。這種“放逐”行為常常演化為奪走數以萬計,乃至數十萬計男女老幼生命的死亡之行。在許多地方,整個的村鎮都被佔領或包圍,亞美尼亞居民慘遭劫掠和殺戮。有報道顯示,亞美尼亞人被趕進教堂宰殺獻祭,活埋,尤其是亞美尼亞兒童被拋入海中溺斃。在這場種族大屠殺暴行中,約100萬亞美尼亞人罹難,其他成千上萬的亞美尼亞人流落到鄰近的阿拉伯、希臘和斯拉夫邊境,淪為難民。作為一個惡兆,20世紀甫一開始便目睹了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種族滅絕行徑。

一戰中的“種族主義”:捲入浪潮的猶太人

它由惡毒的種族仇恨所驅使,與後來在這個世紀激起了一連串堪與這次屠殺相比甚至遠遠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殺戮如出一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