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近日,一則關於張文宏醫生勸人“不要喝粥”的消息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4月15日下午,張文宏醫生在出席一個防控疫情的講座的過程中表示,在特殊時期,要儘可能保證孩子的飲食健康,一定不要給孩子吃垃圾食品,早餐多吃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牛奶、三明治等,不要喝粥。問題就出在張文宏醫生這最後一句話上——不要喝粥。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關於早餐喝不喝粥事件的爭論

一位擁有百萬級粉絲的大v率先發難,對張文宏的“不要吃粥”大做文章。硬是給張文宏醫生扣上一頂“崇洋媚外”的帽子。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接下來陸續有所謂“大v”開始呼應,甚至偷換邏輯,將“粥”的理念換為“中國粥”,其用意之毒辣讓人不寒而慄。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我們暫且拋去個人的感情色彩,用理論依據來分析一下張文宏醫生的話是否有道理。

關於牛奶與粥的營養對比

1、處在輿論風口的“牛奶”之功效

眾所周知,牛奶不僅富含豐富的蛋白質,還擁有種類多樣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如鈣、磷、鐵、鋅等,更為難得的是,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其蛋白質各種氨基酸的比例恰當,且與人體蛋白構造相似,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牛奶對於兒童的發育成長有著極大的好處,不僅可以促進兒童的骨骼發育,還能夠生津潤腸。日本政府在二戰後實施了“對中小學生免費供應早餐奶”的計劃,這一計劃極大地改善了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和體質,使得日本民眾的平均身高提升到170cm,一掃世界對於日本人“矮小”形象的看法。

2、被部分自媒體上綱上線的“粥”的營養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早餐飲食,粥擁有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易消化。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根據白粥的營養組成來看,一碗粥內90%的成分是水,這對於希望在早餐中迅速補充水分和能量的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粥的優勢恰恰也是它存在的不足之處,那就是蛋白質含量過低,營養組成結構過於單一。對於普通人而言,愛好喝粥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對於急需補充營養,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兒童和病人來說,可能早餐喝粥並不是一個科學的選擇。

張文宏醫生的話有錯嗎?

從視頻上來看,張文宏醫生想表達的含義有幾層:一、特殊時期,不要給孩子吃垃圾食品,二、早餐要吃富含高營養、高蛋白的食品如牛奶、雞蛋、三明治,三、早上不要喝粥。這幾句話分開來看沒有任何毛病,但是在別有用心的人的引導下,張文宏的這段話就成了其“諷刺中國粥是垃圾食品,需要我們抵制,而西方的牛奶雞蛋三明治是健康食品,值得追捧”的所謂“崇洋媚外”行為的鐵證。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偷換概念,斷章取義,讓人嘆息。

任何一個擁有理性頭腦的網友都不難看出,張文宏醫生只是在盡一個普通醫生“說真話”的職責。

他所強調的是“特殊時期”如何給孩子增強身體免疫力的方法,而非那些自媒體口中對西方的追捧,對中國傳統食材的諷刺。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我不願意相信那些能夠擁有百萬計粉絲的大v會沒有這種簡單的判斷力,我苦思憫想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昧著良心蹭流量。是啊,在這個流量就是金錢,就是王道的社會,似乎無論消息真假都可以拿出來蹭蹭熱度,蹭蹭流量。放在平常其實這也沒什麼,畢竟大家都要生活,但是在這種特殊時期,對於張文宏醫生這種“國民之英雄”,咱們真的能昧著良心說話嗎?

清醒一點,不要寒了英雄的心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借郭靖之口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此次全民抗疫的危機中,真正能夠被稱為“大俠”、挺身而出的是千千萬萬的專家和一線醫生。張文宏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說鍾南山院士是坐鎮全局的統帥型專家,那麼張文宏醫生不可不畏是衝鋒在前的一線醫護人員的典範。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身為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張文宏醫生在疫情期間爆紅,但其實他是疫情期間“說話最不討喜”的醫生之一。在崗位安排上,他第一個提出“疫情當前,一線崗位全部由黨員同志擔任”,當國內疫苗取得階段性進展時,張文宏說:“別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疫苗研製成功可能疫情都結束了”,當各地為病例“零新增”而歡呼雀躍時,張文宏說:“我倒是很擔心這種現象”。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別人都說報喜不報憂,他倒好,似乎到處潑冷水。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用真誠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和信賴,一舉成為“網紅張醫生”。

張文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很難說清,但我能告訴你,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他不會配合媒體煽情,不會盲目迎合主流觀點,這樣的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很不招人喜歡,但是他如一股清流,帶領民眾破解一個又一個謊言,用科學和理性救民於水火,這樣的處事風格讓人肅然起敬。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作家李海鵬說過這樣一句話:“對英雄的消費,只有兩回讓人們真正爽到不行:第一回是樹立英雄,第二回則是幹掉英雄。”

如今,國內的疫情已經接近尾聲,那些在疫情期間縮在家中瑟瑟發抖的網絡噴子們也開始活躍起來,在他們確保自己的生命不會受到疾病的侵襲後,開始對“曾經的英雄”們出手了。

關於一碗粥的爭論:“不討喜”的張文宏醫生做錯了什麼


我想問一問,那些深扒張宏文醫生年收入,質疑鍾南山院士家人愛馬仕腰帶的人,疫情當前,你們在哪裡?如果英雄被你們的惡意攻擊絆倒,未來遇到危難,在無人敢說真話,做實事,再無英雄挺身而出,未來真正受害的人是誰?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難以窺探的不只有當前的病毒,還有人心。冷靜一點,別讓一碗粥,寒了英雄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