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不是緊緊抱著鄭州的大腿,卻要“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設”。

這的確不是河南三門峽在說夢話,而是大聲喊出來的夢想。

當這句話原原本本出現在《三門峽日報》第一時間披露的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讓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三門峽到底是咋想的?

不過,在5月28日,三門峽市政府網站正式公佈的報告全文中,“深度融入”變成了“積極對接”。我們不知道這變化的中間有何種考量,但三門峽惦念著大西安,還真不是一時興起的突發奇想。

三門峽是大關中的門戶,陝西之所以叫陝西,是因為處在陝州(三門峽)以西。因為地緣相連、文化相融,這讓豫西小城三門峽,從內心裡從來就不排斥從陝西尋找騰飛的機會。

01

在今天,中小城市的發展思路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兩條路,首選抱大腿,要是沒有可抱的大腿就聯合周邊組團取暖。

三門峽,則是從組團開始,再到抱大腿、抱兩條大腿。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事實上,三門峽、運城、臨汾以及渭南,晉陝豫這4個經濟總量不相上下的左鄰右舍所構成的黃河金三角區域早都有抱團發展的打算,經過連續的呼籲和努力,終於在2014年借勢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拿到了國務院批准的《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

從此,這4座中小城市名正言順地地跨省組建起“黃河金三角示範區”。

只是,“黃河金三角示範區”群建起沒幾年,又接連是兩個更大的國家級群橫空出世。

先是,2016年,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式建群,已在進行區域融合發展的黃河金三角示範區4成員並沒有被“整體兼併”,劃入的只有運城、三門峽。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按說,向東走,跟緊著鄭州,這是三門峽的康莊大道。

但問題是,與鄭州中間隔著洛陽,和西安中間也就隔著渭南。

當兩條大腿一同擺在那裡,這種機會不是誰都能有的,這種誘惑也是難以抵擋的。

關鍵是,西邊的大西安,更是個國家戰略疊加之地,三門峽正好又處於大西安一小時經濟圈之內,這讓三門峽難以下定決心一心一意綁定鄭州一起飛。三門峽也很清楚,對於特別強調發揮群主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級城市群而言,目前還處於“先群主後群員”的發展階段,當下緊要的工作,肯定還是先做大做強群主。

說得直白點,鄭州在短期內無力也無法輻射、帶動三門峽地區的發展。

機會,是留給尋找機會的人,而不是給坐等機會的人。

三門峽的選擇,是兩條腿都要抱,一條都不能少。

02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2018年1月,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

這回運城、臨汾、渭南被劃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很想入群的三門峽被排除在外。

即使已經是中原城市群的成員,哪怕被關中平原城市群拒之門外,但仍然阻擋不了一顆要擁抱大西安的真心。

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的兩個月後,2018年3月,三門峽市相關官員來訪西安,就進一步推進“三門峽-西安戰略合作”與三門峽商會舉行工作對接座談會。當年7月,三門峽趁熱打鐵與西安簽署《西安市人民政府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在教育、醫療、科技、人才、商貿等10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遊離於鄭州和西安兩端,這是三門峽的策略。

在百理君看來,儘可能利用周邊一切可能的發展良機,不錯失任何一次抱大腿的機會,這是中小城市的成長哲學。

耐人尋味的是,三峽日報的文章引起了外界很大的關注,在此後三門峽市政府官網正式發佈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這部分內容表述有了較大的改動。

先看三門峽日報文章中的原話:

著力在深化區域合作上實現新突破,積極對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發展戰略,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設,持續加強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提升合作層次; 深入落實三門峽—西安《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科技、教育、醫療、旅遊等領域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城際高鐵公交化步伐,借力東風,加速發展。

三門峽市政府官網隨後發佈的文章裡,鄭州和洛陽變成了“深度融入”,西安則是“積極對接”,並大幅刪除了明確與西安合作有關的內容——

著力在深化區域合作上實現新突破,深度融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積極對接大西安建設,持續加強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加快城際高鐵公交化步伐,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提升合作層次。

雖然外界並不清楚變化的緣由,但無論如何,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金三角示範區,三門峽並沒有放棄身邊的任何一個機會,只是側重點有所調整。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03

其實,理解了天水,也就能理解今天的三門峽。

和西安關係親密的天水,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地位不可謂不高,但在2019年,甘肅省發佈的《關於支持天水隴南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區的意見》提出:以南向開放為重點,主動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區。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關中平原城市群最西端的天水投入成渝經濟區?雖非退群,但腳踩兩隻船,這則消息爆出時,曾在陝西和甘肅兩地網民中間引起強烈關注。

站在天水角度看,2008年天水的GDP只有226.57億元,可在2009年關天經濟區批覆時,天水非常樂觀地計劃2020年GDP要達到1051億元。10年間翻近5倍的底氣來自哪裡?說白了,還不就是對於關天經濟區有著極高的期待值?

轉眼到了2018年,天水GDP不過區區652.10億元,增速遠遠低於預期,當初美好的預想落空。

也就是說,次核心城市的虛名和光環,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高增長,天水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並沒有從老大哥西安的帶動中有太多獲益。

於是,天水決定向成渝城市群靠攏。

“積極對接”也好,“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設也罷,三門峽所看重的,無非是西安的未來。

但反過來,要清醒認識到,如果西引力足夠強大的話,就不會有天水要對接成渝經濟區這一出。

所以,前有天水,今有三門峽,兩者的選擇之間,恰恰是在提醒西安:

1.關中平原城市群內部協調還需理順,要讓群員們建立起認同感、歸屬感、有奔頭。據可靠消息,西安今年計劃舉辦關中平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可謂正當其時。

2.做大做強大西安,必須要有緊迫感、危機感。

關心大西安建設的人都知道,官方用詞中新近出現了一個

“西鹹都市圈”的提法。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大西安,歡不歡迎河南籍“新成員”?

這個說法出自6月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佈會。

推進西鹹一體化發展,支持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加快建設西鹹都市圈。

新聞發佈會上並沒有明確“西鹹都市圈”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但與此前頻頻提到的“西安都市圈”或“大西安都市圈”,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西安都市圈,大西安都市圈,西鹹都市圈。

這是同一個圈,還是三個圈?哪一個圈才是那個圈呢?

詞語變化之間,未來西安的模樣,確實耐人尋味。

三門峽和天水的選擇,恰恰體現出中小城市的理性和理智。

精打細算之間,其實都是基於自身利益的權衡與謀劃。

而這一切的關鍵,取決於西安!

只要西安的未來足夠強大,足夠有輻射帶動能力,那麼,三門峽會鐵了心深入對接,天水也會回心轉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