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是西德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武器裝備,作為一種德國裝備為主的武器,它的口碑並不好,而且背後牽扯出來的巨大腐敗案簡直讓人驚歎。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

從貪汙受賄開始

50年代的西德,因為將精力集中在經濟恢復上,所以對於國防武器裝備方面就放鬆了,減少了投入。當時西德花費巨資從法國購買了HS-30型裝甲車,以及全套的生產線,預計總產量1萬輛,總價值超過27億馬克。放在今天,這樣的大規模採購也是不常有的。

對於這款裝甲車的性能,裝備德軍後就暴露了本質,主要集中在車輛的可靠性上,車輛經常返廠維修,動力輸出不達標等,這些情況變相降低了戰車的出勤率,提高了使用成本。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HS-30型裝甲車

針對軍隊中的抱怨,有關部門開始徹查此事,其結果就是扯出了德國最大的軍火醜聞。原來如此性能平平的裝甲車能夠中標,不過是賄賂了大量的官員。

儘管案子已經破了,可苦果只有西德自己吞了。當局一方面進口M113裝甲車滿足軍隊需求,另一方面開始重視“黃鼠狼”步戰車的研發工作。對於已經生產出來的2000餘輛HS-30裝甲車,德國人只好另想辦法處理。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HS-30型裝甲車

對於軍隊來說,已經花費了很多軍費在這些裝甲車上,如果直接丟棄,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最後經過研究,決定將這些底盤改進成自行反坦克炮、自行迫擊炮等裝備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JPZ4-5就是這個時候提出的。

作用有限的JPZ4-5

JPZ4-5在1960年開始研發,它沿襲了二戰三號突擊炮那種無炮塔結構設計,主炮為一門M1966式90毫米反坦克炮,該炮可以發射破甲彈、碎甲彈和穿甲彈,有效射程1500米,其中破甲彈靜破甲深度330毫米,最大射速12發每分鐘。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

對於60年代的情況來看,這門火炮要想對付當時先進的蘇系坦克很吃力,要知道這一時期蘇軍壓根就沒有走豹一那種輕甲路線,反倒是從T-64開始點亮了複合裝甲這條新的科技線。而且同時期的坦克炮,以英式105毫米線膛炮為代表,蘇軍則大量裝備100毫米和105毫米炮,所以M1966型90毫米炮還真算不上先進。

動力改為戴姆勒.奔馳公司的8缸水冷柴油機,最大輸出功率367千瓦,主動輪在後,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負重輪曾在5對和6對之間爭論,最後萊茵金屬公司的5對結構勝出。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

裝甲採用焊接鋼裝甲結構,正面最厚處50毫米,頂部最薄處12毫米,難以抵擋任何坦克的打擊。車內有三防裝置,具備核生化條件作戰能力。

雖然硬性設備整體指標不怎麼樣,不過JPZ4-5還是有它的一些優勢,例如車體低矮,適合伏擊作戰;車內炮控系統包括測角儀、周視瞄準鏡和紅外設備等,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可以發揮火力精度優勢。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

沒什麼亮點的服役

從60年代中後期,西德開始陸續裝備JPZ4-5,總共生產了770輛,後來又將162輛改成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比利時也裝備了少量。

這批自行反坦克炮的使命頗為悲壯,按照設想,它們需要在大戰爆發時,發揮自身低矮的特點,逐級抵擋對手,為美軍的到來拖延時間。實際上這些JPZ4-5就是通過犧牲自我來達到目的,壓根就不指望它們能擊垮對手,事實上以JPZ4-5的裝備數量和作戰性能,就算面對T54/55組成的坦克大軍,都很難全身而退,蘇軍的步兵戰車都能和它糾纏一番。

德國JPZ4-5自行反坦克炮,在腐敗中誕生,為了頂住第一波攻擊而生

JPZ4-5自行反坦克炮

對此德國也清楚現狀,多用多久,就開始改裝成自行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一些HS-30也被改裝成重型運兵車,至於專業的坦克大戰,還是交給豹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