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山谷的奇異光球

赫斯達倫是挪威中部的一個山谷,離北極圈不遠。自1980年代以來,這裡以頻繁出現的神秘光球聞名於世。這些光球有時大得像小汽車,能在空中漂浮2小時之久;有時沿著山谷疾速飛行,最後驟然消失;有時在白天出現,看起來彷彿漂浮在空中的金屬物品。

這一現象其實早在1940年代就已見諸報端,但在1981~1984年間,這些光球出現得最為頻繁,平均每週15~20次。此後就開始下降了。但即便現在,每年也能觀察到10~20次。它們被許多UFO愛好者視為外星人的飛碟。

但在一位叫阿林·斯瓊德的挪威工程師眼裡,赫斯達倫山谷中隱藏的東西要遠比飛碟激動人心。他認為,如果能揭曉那些奇妙光球的能量來源,那不僅可以解釋世界其他地方的神秘光球,還能發明儲存能量的新方法。

赫斯達倫計劃

1982年,和大多數人一樣,斯瓊德也千里迢迢來到赫斯達倫,去觀賞所謂的“不明飛行物”。但和大家不同的是,他腦子裡想的不是飛碟,而是想搞清楚這一現象背後的物理機制。

神秘山谷的奇異光球

赫斯達倫山谷上空運動的神秘光球

他召集了兩三位朋友,借了幾件設備,發起了“赫斯達倫計劃”。這是第一個對光球做科學研究的計劃。1984年夏,他和隊友首次去赫斯達倫山谷考察。他們目睹了188個光球,給它們拍了照,對它們發射了激光,用雷達記錄了它們的運動軌跡,還開展了一系列測試。這一切使他們確信,這些光球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現象。但這個現象何以產生,他們沒有多少頭緒。輻射和地震活動都可能是光球的能量來源,然而這兩方面的測量都沒有得到結果。他們倒是在有些光球出現之前,在出現地周圍檢測到了磁場波動。

但是後來,這些光球像突然出現一樣,又突然消失了,赫斯達倫計劃也戛然而止。一直到1993年,當斯瓊德再次訪問山谷,他和隊友才得知,當地人其實一直都能看見光球,只是因屢次遭到了媒體的笑話,所以不願向外界提及。

斯瓊德立刻又行動起來。1994年,他在赫斯達倫組織了一次研討會。會後,研究者們重新開始用雷達測量光球的尺寸、形狀和速度。他們還用上了光譜分析,希望能發現構成光球的元素。與會者還決心在電學、磁學和地質學上尋找赫斯達倫山谷的特殊之處,希望能解釋這裡何以會成為光球出沒的熱點地區。

光球是等離子體?

自2000年始,每年9月都有一支考察隊到山谷研究光球。他們通過測量發現,赫斯倫達光球沒有聲響,溫度似乎也不高——至少不會使接觸到的土壤和樹木燒起來。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它們著陸時會將地面消毒,將土壤中的微生物殺死。斯瓊德見過一個光球在雪地上降落的情景,雖然積雪並未融化,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印記。分析顯示,這個印記下的積雪中沒有微生物,然而在大約15米開外的地方,微生物的含量卻是正常的。

神秘山谷的奇異光球

藝術家畫出的赫斯達倫光球

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是,即使在光球沒有現身的時候,山谷上方的空氣裡似乎也還是有那麼一點動靜。雷達數據顯示,空中的某些隱形物體正強烈地反射著雷達波。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這些證據都指向了某種等離子體。當一團氣體發生電離時,它就會變成一團由帶正電的離子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雲氣(也就是等離子)。當這些離子和電子重新結合,就會以光的形式釋放出能量。等離子體的一個性質就是能夠殺菌,而且在特定條件下,其溫度也的確能降低到人手可觸的地步。等離子體未必都能發出可見光,有時候它們發出的是不可見的紅外或紫外線。

大風產生靜電?被放射性電離?

但是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因為等離子體是很難形成的。一般來說,要電離一團氣體,必須把它加熱到10000℃左右,而這樣的高溫是需要很多能量的。

不過,發光球體能在自然界自發地產生倒也是事實。2012年,就有一組科學家捕捉到了它誕生時的情景。當時,我國西北師範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帶著光譜儀在青藏高原上研究雷暴,好運不期而至:他們的設備記錄到了不遠處的一道閃電,在它擊中地面的同時,一個直徑5米的球狀閃電誕生了。它在空中逗留了1秒多鍾,隨即消失。光譜分析顯示,這個光球含有硅、鐵和鈣等元素。

有趣的是,赫斯達倫光球的光譜同樣顯示含有硅和鐵,另外還有鈧——一種在當地十分常見、也恰好能輕易電離的元素。這似乎說明,赫斯達倫的光球就是球狀閃電。然而在赫斯達倫,光球的誕生並不伴隨著雷暴,它們可以在晴朗的傍晚倏然出現。

神秘山谷的奇異光球

那它們的能量來自何處?到底什麼東西能為一輛小汽車大小的光球充電,還能讓它連續滾動好幾個鐘頭呢?是山谷的形狀有什麼名堂,是這裡的氣候或者地質產生了強大的電流?

有一種觀點認為,山谷的強風可以激起山上的靜電。過去有研究顯示,風吹起的積雪或沙子也能產生靜電。可以為這一觀點提供支持的是,在赫斯達倫山頂,冬季風速的確很大。

另一個觀點則認為,光球的能量來自放射性元素;具體地說,是來自大氣中氡的衰變,氡衰變產生的高能粒子把空氣或塵埃電離了。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兩位巴西物理學家。他們曾在實驗室裡製造出球狀閃電和等離子體。他們認為,赫斯達倫光球是由“塵埃等離子體”,也就是電離的塵埃微粒構成的。他們過去就曾用氡製造出塵埃等離子體。

放射性衰變的確可能產生某種等離子體,但不巧的是,從1984年開始的每一次現場實驗,都沒有在赫斯達倫山谷發現放射性的證據,甚至山谷裡的放射性水平比附近地區還低。

天然電池?

2011年,由意大利物理學家賈德·莫納瑞領導的一支考察隊分析了採自赫斯達倫的岩石樣本。他們發現,以谷底的赫斯佳河為界,山谷一側的岩石富含鋅和鐵,另一側則富含銅。在2012年的考察中,有人又提到山谷裡有一座廢棄的硫磺礦。這兩個線索讓莫納瑞眼睛一亮:這是一塊完整的天然電池呀!

莫納瑞猜想,山谷一側的鐵和鋅可能充當了這節天然電池的陽極,另一側的銅充當陰極,而硫磺礦中逸出的硫酸則將中間的河流轉變成了電解液。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從山谷兩側各採了一塊岩石作為正負極,然後將它們浸泡在河流的沉積物中。結果發現,兩塊岩石間確有電流通過。電流的強度足可以點亮一盞電燈。

莫納瑞認為,這種獨特的地質條件對光球的產生起到了兩個作用:第一,硫磺礦中逸出的二氧化硫跟空氣中的水分發生反應時,能夠產生含帶電離子的雲氣。第二,因為整個山谷相當於一節大電池,所以谷中分佈著電場,能驅使雲氣四處移動。

這似乎也與證據吻合。如果那些離子云氣是一些冷等離子體,能量不高,尚不足以發出可見光,那麼它們就有可能在山谷中隱身飛行,只有藉助被反射的雷達波才能探測到它們的存在。

只有一個現象是這個理論解釋不了的:給離子云氣供應能量使之發光的又是什麼?莫納瑞認為,可能來自電荷的積累,依據是:近些年來,研究者發現,這些光球在出現極光的時候特別顯眼。例如,在2007年的一次壯麗的極光之後僅30分鐘,山谷的上空就迸發出了強烈的光芒。2011年,又有幾個意大利研究者在綠色的極光下拍攝到了光球。出現極光說明大氣被電離了,空氣中電荷較多。

有了這麼多新線索,“赫斯達倫計劃”的每一位參與者都心癢癢地想重回山谷,去驗證這些解釋光球如何產生的理論。他們將帶上實驗室的最新成果,以及大量設備和感應裝置。有了這些,或許一切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相大白。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也許很快就能證明那些光球不僅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一旦明白了它們獲得能量的機制,我們或許就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把它們創造出來。如果這真是儲存能量的一種新機制,那麼還可以造福人類。

眼下這還只是“如果”,但無論如何,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這一切都是自然現象,跟外星人,跟飛碟,八竿子打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