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電影《少年的你》根據玖月晞的同名小說改寫,由知名導演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聯合主演。影片講述了在高考前夕,因校園暴力的原因,兩個年紀相仿的同齡人走在了一起,相互守護的故事,影片一經播出,便獲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憑藉著良好的口碑,該片也成功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

影片雖然講述的是年紀相仿的兩個人相互守護的故事,但影片更多折射出來的是有關於校園暴力、家庭教育等現實問題,從而引發了人對這些沉重問題的深刻思考。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影片中,最讓人關注到的是小北對陳唸的保護 。他們因意外相識,而走在了一起,因陳念在學校飽受欺凌 ,無助的她決定找小北保護自己,於是小北開始走在了陳唸的身後,像影子一般保護她,替她教訓那些欺凌她的人,為她遮風擋雨。他對陳唸的保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最後甚至為了保護陳念,而選擇去假裝犯罪,當強姦犯,甚至替陳念坐牢。看到這裡的情節許多觀眾都會開始感動,再加上那句很煽情的“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戳中心底的話而 被感動得一塌糊塗。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當魏萊的屍體被發現之後,陳念首先被當做懷疑對象,而面對女警官氣勢洶洶的質問,陳念似乎態度倔強又冷靜地說了句“沒有人能保護我”令女警官愧疚之餘又氣憤地說了句“你對這個世界理解的有多少?”是的,陳念他們對這個世界理解的有多少呢?他們對司法的公正瞭解又有多少?只是曾蒙受一時不公平的對待就偏面的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司法,他們錯誤的理解方式從一開始就有些歪了,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最後那樣的結局。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他們對這個世界錯誤的理解方式從一開始就錯了,是局面的,是偏見的

胡小蝶的死,陳念給胡小蝶蓋衣服讓她體面的離開這個世界,也讓警方注意到了她,陳念也許從一開始出於自保的原因並沒有選擇說出真相,但是後來又遭遇到魏萊等人的欺凌讓她覺得也許選擇對警方揭發魏萊等人,就能免受魏萊人的欺凌,可是由於證據不足,警方等人沒能對魏萊採取一定法律制裁,而陳念也遭受到了來自魏萊加倍的的報復。陳念相信警方,但是由於證據的不足,而沒能對魏萊採取一定法律制裁,讓她遭受了加倍的欺凌,這也是陳念開始不相信司法的原因。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可是司法有司法的規章制度,並不以人為的意念而轉移,而是一切的行動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條例去執行,雖然在情理上略顯冰冷,可是世界的運轉都是依靠著一定的規則的,有一個條框規定了某些事理,規範了它是有下限和上限的,能將事物的規定規定在一定範圍內,如果沒有上限和下限,那麼每個人都可以遵循著自己的意願去循事,這個社會就會走向亂象之中。

而陳念在失望,在不夠了解司法的之下就對司法的公正性產生了懷疑,甚至是偏見,這是錯誤的第一步。

而後她在被魏萊扒衣服拍裸照之後,沒尋求警方的幫助,而是尋找小北的保護,這也是第二步的錯誤。

陳唸的內心是有對警方的牴觸的,因為經過此前的事情之後,她已經開始對世界、對司法的公義性產生了偏見,甚至是不相信,所以她不太願意將自己遇到的事告知警方,甚至是在自己遭遇到魏萊等人扒衣服、拍裸照等事件性質嚴重的行為之後,也不願意將此事告知警方,讓警方做進一步的處理,制裁魏萊等人,尤其是警官鄭易說要保護她之後,但是鄭易的工作也忙碌,難免有疏忽,所以當陳念被魏萊等人欺凌的時候他也沒能保護陳念,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讓陳念產生了對司法的偏見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她的心理活動不外乎是“司法保護不了我,所以我不會去尋求警方的幫助”。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她不相信警方從而對這個世界,對司法產生了不信任感,基於這樣的思考前提下所以當事件發生的時候她沒有選擇告知警方,而是選擇小北,以一種硬碰硬的方式對抵抗魏萊等人,可是事件並不是以一種硬碰硬的方式就可以徹底地去解決它,硬碰硬的野蠻方式只能做到一時的自保,而不能成為真正解決事件的方式,而且選擇這種方式還後患無窮,

所以當小北沒在陳唸的身邊的時候,趁著空缺口的魏萊等人便尋了機會以更加倍的方式去凌弱陳念,可以說陳念是基於對司法、世界錯誤的思考前提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也進一步加劇了魏萊等人對她的傷害。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對世界、對司法的偏見,不夠了解,導致步步錯

並不是只有陳唸對司法、世界有著錯誤的理解方式,而小北也有著這種想法。當陳念失手殺人的時候,他選擇了替陳念揹負了這份罪責,去扮演了強姦犯、拋屍者的角色選擇幫助陳念揹負殺人的罪名,除了他對陳唸的情感之外,小北的邏輯思想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他認為司法不公、沒人能保護陳念,正是在這種錯誤的理解之下他選擇了揹負這份罪責,甚至最後面對鄭易的多次質問、之下也不把事實的真相說出來。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他只是過多地沉湎在這種情緒之中,而不去看更多的可能,只是一味地錯誤的理解為“司法是保護不了個人的合法權益”這種想法,話說正如那個女警官所言的,“你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有多少呢?”他們真的有足夠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到司法麼?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說他們的認識、理解存在著很大的錯處。

他們只是在局面的理解了,而且理解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只是一味的基於這種思考方式,可是他們見到了鄭易的努力了麼?

鄭易,在影片中的角色十分有趣,諧音為“正義”隱喻著“正義”。他們看見代表“正義”的鄭易為他們奔走而焦頭爛額所付出的努力了麼?鄭易一直為了在最大程度上幫助陳念而跟上司據理力爭、拖延判決的時間,不耐煩地調查案件,逼問小北事實的真相,而最後也是在鄭易的幫助,他們的判決減輕了,司法的這一面他們有看到麼?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所以說他們一貫以來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司法的理解,是很侷限的、是偏見的,這種錯誤的理解最後也導致了事情一直得不到解決、解決問題的方向錯了,便會步步錯,從而導致最後事情的發展走向一個不可控的地步。

為什麼他們會出現這種錯誤的認知和理解?

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正向成年人之間過渡,徘徊在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對世界以及司法的認識,善於惡僅來自書中,認識未深,也不夠充分了解。如果是從書中得到的認知與現實遭遇到的是不一致的,那麼他們原本建立起來的觀念便會開始出現偏差、崩塌,甚至是扭曲。所以當陳念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魏萊一行人繼續逍遙法外的時候,陳念和小北就對世界、司法產生了懷疑,出現了錯誤的認知和理解,最後導致了不可預估的結果。

少年的你,主人公他們對世界、司法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不能僅是因為對司法的失望,而對世界、司法的理解就產生了錯誤的偏差,因為真實的世界、司法必定是向好,公正和正義的;而陳唸對世界、司法的理解產生了懷疑與不信任,甚至是錯誤的認知,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她那樣的結局,無論怎樣還是要選擇相信世界、相信司法,因為個人在龐大的世界以及法律體系面前,個人是渺小的,它們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正義與美好也是世界永恆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