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貓”不是好貓

有一個朋友在她上小學的時候,數學一直不好,考試經常只有6、7十分。後來,她自己歸納總結後發現,自己經常出錯的就是一些計算類的題。於是,在下一次考試的時候她特別小心地做計算題,並且認真檢查。結果這次考試,她考了98分,全班第二名。

老師按照高低分念名字,讓大家上講臺領卷子。當她聽到名字向講臺走去的時候,旁邊有同學在議論,“一定是抄的,怎麼可能?”。其實發卷子的老師也聽到了,但老師沒有理會,繼續念下面的名字了。我的這個朋友心裡很難受。雖然她心裡清楚,周邊的同學成績都不如她,她能抄誰的呢?但同學和老師的偏見,依然讓她的內心很受傷害。

這就是結果偏見造成的影響。

帶有結果偏見,不光會對別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很多時候會影響我們的決策,讓我們走上一條錯誤的路線。

比如你的公司有兩個銷售團隊,A團隊一直穩紮穩打,做事十分有章程。B團隊總是突發奇想。但上個月,B團隊的業績遠遠高於A團隊。這是很多老闆就會根據結果把優秀員工頒發給B團隊。

但其實,經過仔細的調查後發現A團隊成功的概率是80%,B團隊成功的概率只有20%。B團隊的成功可以說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但瞎貓並不總能碰到死耗子。對B團隊的獎勵,反而會讓其他人效仿小概率事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B團隊相應的獎金獎勵,但優秀員工的榮譽獎,還是要給A團隊。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工資越高,公司的成本越低”,劉強東創業之初,給他所做餐飲店的會計和主廚薪資都很高。最終卻因為這兩個人做假賬,騙走了他的血汗錢。那個給大家說“工資越高成本越低”的老闆,最後運營出現問題,人們總結出的原因,還是“工資太高”。

我們看到一個人成功了,就會認為他過去所有的行為都有道理,可成功者自認為的經驗,很可能是他沒有獲得更大成功的絆腳石。要學會避免結果偏見。瞎貓會碰到死耗子,但不是總能碰到,他不是好貓。

避免結果偏見的兩個方法:

1, 歸納之後再演繹

從結果得出原因叫歸納,一定要看看用原因是不是能夠推演出結果。

2, 學前三問

這個結果真的有一個人為可控的原因嗎?

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個認為可控的原因是什麼嗎?

他引以為豪的,會不會恰恰是這個寶玉上的瑕疵。

所以,在我們使用關於成功學的結果性言論我們在使用之前,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推演。認真的問自己三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