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唐縣婦女!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廣大婦女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抗戰,唐縣的婦女們不僅在支前、擁軍和根據地建設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有的還直接參軍、參戰,走上抗日的最前線,直接打擊日本侵略者。

抗日戰爭中的唐縣婦女!

在黨的領導下成立婦救會和自衛隊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軍一一五師騎兵營開到唐縣麻黃頭村,解散了偽“維持會”,建立了唐縣人民抗日武裝自衛委員會,(簡稱自衛會)。在縣委領導下,自衛會設了婦女部。1938年“三八婦女節”前夕,唐縣召開了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會上選出執行委員9名,同時還健全了各區婦女抗日救國會組織,各區婦救會成員配備到3人。縣、區婦救會健全後,婦女幹部深入廣大農村,發動婦女群眾起來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從1938年春到年底,全縣農村普遍建立了婦救會。當年12月15日,唐縣工、農、青、婦四個抗日救國會聯合發表了《告唐縣同胞書》,提出支前、除奸、戰勤、組織武裝自衛隊四項戰鬥任務,將全縣各界抗戰動員運動推向高潮。各級婦救會組織廣大婦女群眾進行文化、政治教育,婦女抗日情緒普遍高漲。同時各村開始建立婦女武裝自衛隊,幾個村為一中心鄉,編成中隊,由區大隊統一領導。到1939年初,唐縣建立婦女自衛隊的村莊已達200多個。縣總隊部(後改稱縣武委會)和區大隊部都配備了婦女幹部領導婦女自衛隊工作。女自衛隊與男自衛隊一樣,進行了嚴格的軍事訓練。訓練項目有野營、防空、投彈、射擊、救護、刺槍、劈刀、埋地雷等,同時還學習時事、政治。

自衛隊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訓練,1939年冬,以區為單位進行了檢閱。1940年2月,由縣總隊部馬衛華同志主持在大長峪村舉行了全縣男女自衛隊大檢閱。各區共選拔代表隊150多個,約4000多人。婦女自衛隊員人人腰繫皮帶,扎著裹腿,身背被包,有的被包上插著大刀,有的手持綠纓槍,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主席臺,令人讚歎不已。閱兵之後是政治考試,接著是軍事技術比賽。這次大檢閱,充分顯示了廣大婦女雄厚的戰鬥力量和抗日救國的決心,大大鼓舞了全縣婦女的愛國熱情。

踴躍開展擁軍支前運動

為了齊心協力實行抗戰,黨中央發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有糧出糧”的號召,唐縣婦救會發動廣大婦女積極響應,投入各種支前活動。

抗戰中,給軍隊做軍衣軍鞋是廣大婦女一項艱鉅任務。1940年後,全縣每年要動員婦女做軍鞋3次,每次每人3雙,每年約計5萬多雙,僅百團大戰中,唐縣婦女做軍鞋2萬多雙。1940—1943年間僅300多戶的西大洋村,每年就做軍鞋450多雙,軍襪300多雙。做軍裝的任務也很大,葛公村300多名婦女每人每年做一身單衣一身棉衣,共計1000多件。

為讓前方戰士安心殺敵和支援部隊作戰,婦救會組織婦女普遍參加了擁軍、優屬、救護傷病員和運糧工作。她們組織代耕隊幫助抗屬種田、做家務;戰時組織擔架隊,救護隊,轉送和護理傷病員。1939年,八路軍十二大隊和騎兵團在川裡執行戰鬥任務,川裡50多名婦女組成擔架隊、護理隊、洗衣隊參加後勤支援。百團大戰中,西大洋設立兵站,該村組織200多名婦女參加戰勤工作。1941年至1943年,葛公有白求恩學校衛生所,葛公、大張各莊婦女擔架隊經常往返於齊家佐和完縣劉家莊之間護送傷員。

隨著抗日鬥爭的發展,駐唐縣黨、政、軍人數逐漸增加到七、八千人。糧食供應壓力很大,唐縣廣大農民儘管收成不足,也都踴躍交納公糧,但遠遠不夠。為解決供糧不足,專區把從冀中運糧作為重要任務,動員6個縣萬名群眾和部隊共同成立運糧隊,到外地運糧一般情況多為男同志,內地運糧則多由婦女參加,光齊家佐運糧站就有2000多名婦女參加運糧。

抗日戰爭中,每年都有一次或幾次擴軍任務。婦女提出“保家衛國,參軍光榮,婦女不拖後腿”的口號。八年抗戰,唐縣男女青年參軍共計7400名,為整個抗日戰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這是入伍青年的光榮,也是支持親人參軍的婦女的光榮。

組織生產自救粉碎敵人封鎖陰謀

抗戰時期,唐縣是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和三分區供給部駐地,唐縣擔負著部隊後勤保障的重要任務。1939年7月下旬,唐縣山區遭特大洪澇災害,1940年又是大旱災,農作物大幅減產甚至絕收。為度過難關,黨及時發出生產自救號召,領導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1939年後,日寇反覆掃蕩,戰事頻繁,戰勤和擴軍任務很大,男勞動力大大減少,生產自救的重擔落在廣大婦女肩上。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各地婦女自衛隊分成自衛小組或組成互助組、撥工組、代耕隊實行勞武結合,普遍投入農田勞動。1940年春,為恢復沖毀的稻田,唐河兩岸廣大婦女群起響應,僅南、北、東三個唐梅就有610多名婦女參加成灘造地勞動。張家莊婦女建起十來個互助組,她們在大溝小堰開荒100多畝,增收糧食1萬多斤,還在坡坡堰堰見縫插針,種了好多蔬菜,解決了全村吃飯的問題,為山區貧苦農民生產自救作出了好榜樣。1941年以後,日寇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封鎖,城鄉貿易被切斷,根據地軍民穿衣和日常用品都成了老大難問題。為響應中央“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號召,婦救會發動廣大婦女開展了以紡織為主的各種副業生產。廣大婦女從事以紡織為主的手工業生產,活躍了農村經濟,克服了軍民生活困難,粉碎了敵人粉碎圍困根據地的陰謀。

對日寇漢奸展開英勇鬥爭

1940—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殘酷的階段。我抗日軍民全力以赴,一方面開展反“掃蕩”、反“蠶食”的游擊戰,打擊敵人,一面加強地下工作,實行反自首,兩面政策,以強大的政治攻勢瓦解敵偽政權。廣大婦女緊密配合,積極參加挖地窖、挖山洞,堅壁清野,站崗放哨,傳送情報,監視敵特分子,親身參與自衛戰鬥等,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時各村男女自衛隊都設了聯絡哨,游擊區建起秘密通信網。婦女同志化裝成走親回孃家為縣、區機關和部隊傳送情報。她們將信件巧妙地藏好通過偽軍哨卡,遇到緊急情況還要隨機應變對付敵人。有時,婦女和兒童扮成母子、祖孫通過敵人哨卡傳送情報。此外,各村還建立了除奸小組,對本村敵特嫌疑分子進行秘密監督。婦女除奸小組,每村三、五人不等。她們用在街上做針線或串門、借東西等方式監視敵特分子的活動,發現可疑跡象,立即彙報,有效地防範了特務、漢奸的破壞活動。

反“掃蕩”中,各村男女自衛隊都選拔精壯組成遊擊小組,在區大隊領導下,配合主力積極開展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村落戰等,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麻雀戰中,婦女自衛隊到敵據點虛張聲勢,擾亂敵人;地雷戰中,婦女參與造雷、埋雷,佈雷,與敵人周旋;村落戰中,婦女自衛隊員與男同志一起挖地道、站崗、放哨,打游擊;每一場戰鬥中,都有婦女同志們的身影,她們和男同志共同承擔著抗敵大任。她們中,既有像留九莊的張小瑞、東連頤的王大娘那樣的紅色堡壘戶,也有江家溝的賈桂珍、歇馬村的馬秋環那樣在鬥爭中壯烈犧牲的巾幗英雄,她們用熱血譜寫了唐堯女兒抗敵救國的英雄壯歌。

 

(中共唐縣縣委辦公室根據1987年唐縣黨史研究室編寫的《唐縣婦女運動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