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墨子與孔子的“富貴觀”卻也大同小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墨子與孔子的“富貴觀”卻也大同小異

墨子與孔子的富貴觀

在對待富貴的問題上,墨子與孔子的思想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區別。首先,墨子與孔子都不反對追求富貴,總體上而已把追求富貴視作一件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但前提是追求的過程和目的要合乎道義。《論語·述而》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提倡獲取財富要做到取之有道。孔子雖然認為人人都想追求富貴,但是獲取手段不正道,“則仁者不處。“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認為對物質財富的態度,是以身處的環境而論的,如果是處在一個邦有道的社會,如果過著“貧且賤”的生活,這樣是可恥的。《論語·泰伯篇》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墨子與孔子的“富貴觀”卻也大同小異

孔子更主張安貧樂道,富貴雖人人慾得,但不可強求。總而言之,孔子對富貴的態度是比較超然的。

墨子則將富貴與天道緊密相連,將富與貴理解為天意對人行“兼相愛,交相利”的賞賜。《墨子·天志》論述道:“故天子者,天下之窮(極)貴也,天下之窮富也。故於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

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者?誰反天意而得罰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然則禹、湯、文、武,其得賞何以也?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墨子與孔子的“富貴觀”卻也大同小異

子墨子言曰:‘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萬世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聖王。’然則桀、紂、幽、厲,得其罰何以也。

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詬天,中詬鬼,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別而惡之;我所利,交而賊之。惡人者,此為之博也;賤人者,此為之厚也。’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歿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