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自救,中小微企業只需兩步走

疫情期間,國家延長春節假期,推遲復工的決定讓不少企業在這場“疫”中頗感吃力;而網傳的一篇“西貝只能撐3個月”的文章也引爆了各中小微企業老闆的焦慮。所幸,今天常務會議向各地各部門提出“建立幫扶機制,紓解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困難”的要求,讓各大中小微企業老闆微微鬆了一口氣。

抗“疫”自救,中小微企業只需兩步走

然而,中國企業千千萬萬,綜合情況各不一,持續等待政府馳援、財政補貼仍不失為過於被動;在等待的時間裡中小微企業倒不妨先去做好多方應對準備,學會多條腿走路,才是自救的根本。

那麼,中小微企業該如何自救?且看以下兩步:

o.1輕裝上陣,適時向輕資產運營轉變

自從2012年的AllThingsD的D10會議上,Mary Meeker在KPCB上提出企業要“輕資產”運營的概念以來,很多企業都開始保留核心業務,將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開啟了真正輕裝上陣的輕資產運營模式。

不過,要從長久固有的生產營銷模式向這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轉型,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還是有些尾大不掉的,輕易改變現在的經營模式,依然很挑戰大部分企業老闆的決心,貿然的轉型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很冒風險的。

抗“疫”自救,中小微企業只需兩步走

但是,思路決定出路,機會從來不會等人,在疫情壓迫的大環境下,“變則通,不變則死,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已不言而喻。

再者,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足以支撐企業輕資產的轉型,如員工自負辦公室設備在家辦公可以幫助企業減輕租賃成本,辦公設備成本等費用,釘釘、企業微信等線上考勤管理也可以輔助企業進行員工管理。

因此,企業的輕資金轉型從抗“疫”自救開始即是最好的契機。

o.2觸角外延,壯大自身,分化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每個人都懂,學會控制、把握、規避風險也是每一家企業都應該學習並且學會的。這次疫情源於武漢,蔓延全國,但對海外的波及和影響並不大,企業在保留國內資本及基礎的前提下,也同樣可以將業務觸角向海外延展,多渠道、多元化發展可以為企業自身壯大規模,分化風險。

抗“疫”自救,中小微企業只需兩步走

各中小企業老闆也不必擔心自身對外部環境的不熟識而束手無策,東為集團是一家可以通過整合全球資源來賦能和提升企業能級,助推企業實現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市場銷售的全方位轉型升級,讓企業在困境,甚至絕境中涅槃重生,全新定位,激活企業新生命力的集團型公司。東為集團可以在盧旺達、日本、 美國等國家及地區幫助企業進行項目遷移合作、設計商業合作模型,規避合作風險 ,並貼心跟進全球化服務,讓決心向海外發展的企業可以完全放心、安心地進行多元化發展及轉型。

綜上,在抗“疫”自救的過程,一味地坐等市場狀態迴歸,現有狀態改變,已過於被動,中小微企業只需兩步走,即可重獲生機,轉型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