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縱觀古今,但凡能夠讓歷史銘記的人都是會投資的人,投資的方式包含投入精力、投入物力時間、投入金錢等等,現代社會對投資的理解比較狹隘,一提到投資,大都數現代人一般會想到股指、基金、保險等等純屬金錢的方式,但其實投資的方式多種多樣,比方說秦始皇求仙丹、鑄造兵馬俑陪葬,耗費人力物力開闢求丹之路以及現存的兵馬俑至今被後人觀摩。

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秦始皇

孟母三遷,投入的是精力,是為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精力,同時也是一種謀劃佈局,是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頻繁搬家的投資。

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孟母三遷

中國的地標建築物-長城,這個在外太空也能看到人類歷史建築,是典型的自古至今的投資典型代表,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歷朝歷代為了保衛本國的疆土,為了本朝子民安居樂業,逐步完善修建長城,才有了今天聞名世界的宏偉建築,古代人與現代人同樣睿智,不惜投入大量物力、人力、時間,為的是一朝的安康。

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宏偉長城

愚公移山-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子孫後代千千萬,總有一天能打穿,古時不避比現代,科技發達,有很多自動化工具,擱在當時的情況,山裡的人們要想發展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必須要優化交通,這就衍生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投入了幾代人的努力,為後世種下大樹,讓後代乘涼,就像這則寓言的命名,愚公-表面上看像是說他傻其實是大智若愚。或者有人說精神可取方式不可取,但其實這種矢志不移的投資以及後代的認同依然說明其睿智所在。

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言歸正傳,前面的都是鋪墊,現在來說說當代普通工薪家庭的投資,總體來說,一個家庭的投資大體分為後代教育投資,家人健康投資,日常消費投資以及閒置資金的投資利用,前幾個不再贅述,做好日常家庭的維繫以及個人精神物質方面的雙重滿足即可。重點介紹一下關於近幾年個人閒置資金投資的經驗,僅作茶餘飯後閒談,大神勿笑。

作為普通工薪家庭,其實維繫日常生活開銷及後代教育投資後剩餘的可用資金並不是太多,尤其是隨著父母及個人年紀的增長,還要抽一部分資金作為緊急儲備,防止有家庭成員出現健康問題時不至於手無寸鐵。剩餘價值投資,個人經驗總結起來有幾個口號,”雙十二、十一五“。

”雙十二“,是指十分之二做常用生活消費,十分之二用作靈活儲備,用於大宗物資消費及小病治療的健康儲備。

”十一五“是指十分之一用於風險投資(股票、基金、理財保險等),十分之五用於未來投資(定期、收益性保險等),對於風險投資相對來說股票收益和風險相對容易接受,基金收益相對較少,股指期貨風險太大(我不是託)。未來投資的五分,三分推薦定期,二分推薦收益或者養老型保險。這樣劃分下來,假設月收入一萬,一千塊攢起來用來風險投資,一定要記住這一部分屬於自己完全可承受範圍內,換句話說也就是可以隨便玩玩。兩千塊用來日常生活,兩千塊用作靈活儲備,可以放支付寶等類似平臺的活期存款,三千塊用來定期存款,兩千塊用於未來保險投資。

當然,也有激進的人群選擇和盤托出進行投資或者創業,並且有成功的案例,我上述說的是普通工薪家庭並且沒有創業計劃的人群,僅供參考,歡迎交流。

最後說一句,再窮也要投資,不是為了首尾呼應,而是想告訴大家,人往高處走,即使你不成功,你也是望子成龍,如果投資不善,茫茫人海中,你註定是那一粒沙,風吹過來,煙消雲散,泯滅於歷史長廊中,無功無德……

再窮也要學會投資!

人生的方向該何去何從,答案在你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