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比爾蓋茨說,人與人的生命侷限是不同的,突破人生極限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但是,讀書也要講究方法,很多人讀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也有人卻因為讀了很多書,通過知識變現,走上人生巔峰。


《洋蔥閱讀法》的作者彭小六就是這樣一位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生活的人。

2年的時間,他讀了1200本書。

2015年,他每週讀一本書,開始在簡書寫讀書筆記,2018年,他每天讀近2本書,輾轉於各大城市分享授課。

從月薪6000,到月入6位數,甚至更多,他憑藉閱讀從IT小程序員成功晉升為暢銷書青年作家。

而他把自己的閱讀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分享給大家,這本書就是《洋蔥閱讀法》。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這本書主要提到了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

一、碎片閱讀:

現在是信息氾濫的時代,一分鐘內你可能就接受到幾百條微信推送。即使是運用碎片化時間,我們的時間也不能浪費在無意識地刷信息上。

碎片閱讀不是零散的閱讀,而是利用碎片時間有目的收集碎片信息。

碎片閱讀的步驟:

1提煉:用自己的話概括閱讀的內容,或者說自己提煉出一個概念。

2鏈接:跟自己有關的這個概念的相關經驗。

3融合:應用這個概念。

我自己的理解是,打個比方,我想做道菜,西紅柿炒雞蛋吧,但不會做,先去查菜譜,這是第一步提煉;我想這菜譜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口味改改?西紅柿炒雞蛋要放鹽,可我喜歡吃甜的,我打算放糖,這是第二步鏈接;炒完以後裝盤色香味俱全,很成功,我在各個自媒體平臺分享菜的做法,這是第三步融合。

閱讀和做菜其實挺像的。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我感覺很多東西其實都是相通的。

二、快速閱讀:

怎樣將一本書快速讀完?作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步驟:

1提問:開始讀書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有沒有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可以略讀,但也有可能從已知中發掘未知,溫故而知新)

2預習:翻看目錄、序言、開頭、結尾等,瞭解大致內容。

3掃讀:快速翻書掃讀,就像秋風掃落葉。做標記段落的開頭結尾,圖表出體字關鍵字,標註重點或摺頁做標記。

4切重點:利用概念卡片等筆記方法學習已標註的重點。這是快速閱讀重要的部分,也是比較花時間的部分。

5 複習:知識歸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思考還有哪些沒弄清楚的問題?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切重點這一步很重要哦

三、主題閱讀:

提到建立知識體系,最好的辦法就是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的三種模式:碎片化主題閱讀,書籍式主題閱讀,以及長時間研究一個主題領域。

這三種主題閱讀的共同點是需要給自己一個主題,也就是一個閱讀目標。不同是閱讀的時間跨度不同。


四、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就是升級我們的認知,挖掘我們的認知深度。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分為三個步驟——"練兵場"。

"練"指的是尋找聯繫

"兵"指的是發現冰山,也就是尋找問題的本質和內在規律。

"場"指的是多場景練習應用。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除了閱讀方法,作者還推薦了幾種很好用的工具。

一、概念卡片

因為我們碎片閱讀往往是讀一篇文章或一部分文字,那麼在讀完這些文字後,找到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概念,把它記錄下來,做成卡片,會讓自己成就滿滿。可能5分鐘就能積累一個新概念,學習到一個新知識點。每天5分鐘,一年365天的時間,就是365張概念卡片。當然啦,概念卡片還可以做延伸,每次遇到相關的或類似的概念都可以寫一起,這也是鏈接的過程。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二、九宮格筆記法

看完一本書,至少整理出9個概念,寫在有9個格子的表裡。關鍵是以後自己要把這些概念跟自己的已知和新知多聯繫,才能更透徹地理解。


三、RIA便籤讀書法

這個方法是作者參考了拆書幫趙周老師的《這樣閱讀就對了》裡的方法。

R——Reading,閱讀原文片段;I——Interpretation, 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知識;A——Appropriation,結合自己的相關經驗進行描述,以及以後如何應用。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這本書乾貨很多,提供了不錯的閱讀方法。不過關鍵還是要在以後的閱讀中多實踐。

我想這些方法也可以教給孩子們,從小學會好的閱讀方法會受益一生。

對於孩子們來說,引導他們提問題是個不錯的開始。做筆記可以教他們畫出來,再用關鍵詞寫出來。還可以用錄音的方式錄下自己的閱讀感想和心得。


相見恨晚,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幫助的洋蔥閱讀法

人類大腦最重要的功能其實不是記憶,而是思考。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有太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我們的大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聯繫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只做筆記摘抄並沒有太大用,寫下自己的感悟才是提升自己的途徑。閱讀和筆記都是為思考服務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真正想學到東西,就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只有成體系的東西才不容易忘,在需要的時候也更容易提取。在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和孩子都需要用這樣的思維去閱讀和學習,跟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