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導語: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力排眾議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北擊匈奴!在古代,尤其是秦漢時代,抗擊外來異族始終是那個時代漢人們共同的意願。秦被滅後,崛起的漢王朝繼承了秦始皇希望將匈奴逐出北境的遺願。在漢武帝時期,漢王朝的國力達到頂峰,漢武帝也發兵,北征匈奴。但是這場曠世大戰也成為了漢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北擊匈奴耗盡文景之治時期漢王朝的積蓄,為了戰爭的持續,漢朝也實行了一些違背民生理唸的制度,一度使得民心不再,從而使得漢王朝的國力大不如前,也為後期漢朝的內亂埋下了禍根。接下來由筆者帶著各位一起去回顧那段被塵封的往事,一起去探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場戰爭拖垮了這個巨大的王朝。

一、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歷史背景

北擊匈奴自漢王朝建立之初就是歷代皇帝力爭去完成的一項使命。據史料記載,漢劉邦十分崇拜秦始皇,說成是秦始皇的鐵桿迷弟都不為過。最好的例子就是,劉邦攻入咸陽城後,並未對秦室皇族大開殺戒而是好生安撫,並且親自去了秦始皇陵,仰望了許久才回去。在好好觀望了自己偶像的城市後,劉邦沒過幾天就率兵離開了咸陽城,並沒有造成什麼大規模的人員傷亡。與之相反的是楚霸王項羽。劉邦剛走,項羽後腳就入城內,直接下令火燒咸陽城,包括當時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阿房宮,秦朝百年積蓄化為烏有。劉邦把項羽滅了後十分痛惜,為了祭奠自己的偶像,還把漢王朝的都城設在咸陽旁,就是歷史驚歎的長安城。因此,漢高祖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遺志,也下定決心效仿秦始皇,北征匈奴,為自己身為開國皇帝爭取足夠的威望。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一 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年,漢高祖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迎擊匈奴。大軍聲勢浩蕩的向前開拓,憑藉著人數優勢,首戰告捷。有些得意的高祖便打算乘勝追擊,哪知這本就是匈奴的誘敵之計,堂堂高祖沒想到自己也有被別人演的一天。於是,劉邦便帶著三十二萬大軍被圍困平城,沒有支援,沒有補給。還好最後漢王朝支援趕到,匈奴保險起見現行撤退,要不然這剛剛建立起來的漢王朝可能又要分裂。此次戰役失敗歸來後,匈奴對於漢帝國北方邊境的威脅就始終是劉邦心中的一根刺。但是奈何自己打不過人家,就只能採取古代最為屈辱的方式——和親。不斷地挑選皇室女兒,將之冊封為公主,然後送給匈奴,漢高祖忍受著屈辱將帝國的安危交給女兒,而且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下,匈奴依舊不斷騷擾漢帝國邊境,使得北境民不聊生。漢高祖劉邦發誓要與匈奴勢不兩立。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二 匈奴騎兵

漢高祖劉邦將自己要將匈奴徹底擊敗的決心感染了自己的兒女,因此歷代前去和親的公主無不牢記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身體為祖國爭取足夠的時間。而皇子們也繼承高祖之志,奮發圖強,希望早日清除匈奴這個帝國大患。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三 漢朝和親的公主

漢高祖劉邦離世後,他的兒子劉桓即位,號漢文帝。劉桓生性儒雅,十分善解人意,能夠體諒百姓之苦,群臣之心。漢文帝將漢初民本思想發揮到極致,免除田稅,幾乎百姓們沒有任何經濟負擔。

自漢文帝時期起,漢王朝的經濟實力邁入了高速增長時期,但是理智的漢文帝清楚,漢帝國依舊沒有能與匈奴一決雌雄的實力。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四 漢文帝

漢文帝劉桓逝世後,其子劉啟即位,號漢景帝。漢景帝的性子與他爹漢文帝截然相反,漢景帝生性剛直,曾經因為一場遊戲殺了吳國的太子,是個狠主,很容易招致諸侯國的憤怒。果然,漢景帝即位沒多久,以吳國為首的諸侯國便掀起了一場足以顛覆一個帝國的叛亂。但是漢景帝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派出大將周亞夫率軍迎戰。毫無疑問,最後當然是以漢景帝的勝利為結局。

漢景帝也藉此機會廢除了勢力最為浩大的六個諸侯國,收繳了其全部武器,並且收編了其全部軍隊。漢王朝的軍事實力直接膨脹了整整一倍。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五 漢景帝

漢景帝死後,劉徹即位,即是可與秦始皇媲美的皇帝——漢武帝。恰逢良機,漢武帝剛剛即位之時,正是漢王朝經濟與軍事實力達到頂峰之時。漢武帝心想是時候滿足歷代先祖的心願了,便出兵匈奴。

二、 漢武帝北擊匈奴的過程

漢武帝先是派出大將衛青前去北境抵禦匈奴,雙方有來有往,匈奴終於差距到當年可以被自己肆意蹂躪的漢朝已經變成可以與自己一較高下的雄獅,匈奴也是不敢放鬆,全軍迎戰。兩軍在北境的戰爭可以說是兩敗俱傷,這也證明漢王朝實力的飛速增長。但是兩敗俱傷顯然不是漢武帝所期望的結果,他渴望一場大勝,一場可以血洗漢王朝七十多年來恥辱的大勝。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六 衛青

真是天助大漢,一個本來都快被漢武帝放棄希望的人從遙遠的西域回來了——張騫。張騫曾奉命出使西域尋找從前被匈奴擊敗的大月氏來與漢組成軍事聯盟一起夾擊匈奴。但是這一去就是十年,漢武帝也不報什麼希望了。就在戰事膠著之時,張騫帶著有關西域的寶貴情報歸來。漢武帝從情報中意識到一個戰略要地的重要性——河西走廊。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七 張騫出使西域

於是,漢武帝再度派出一員大將——霍去病前去遠征河西走廊。霍去病是世界上閃擊戰的始祖,連拿破崙都要向他學習。霍去病僅率領一萬騎兵大敗匈奴鎮守在河西走廊的兩隻大軍,最終凱旋。不甘失敗的匈奴,派出大軍前去奪回河西走廊,漢武帝也不敢示弱,派霍去病、衛青以及張騫分別率領三支軍隊前去迎戰,匈奴大敗,自此匈奴大軍主力盡失,再無與漢王朝一戰之力,最終遠走東方。

漢武帝打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圖八 霍去病

三、 漢武帝北擊匈奴對漢朝的影響

1. 漢朝自文景之治以來的積累耗盡,國力下降。即便是放在現代,兩國也不會輕易打響戰爭,因為打仗實在是燒錢,古代也是一樣。短短不到十年的戰爭耗盡了漢朝文景之治近七十年的積蓄。國庫空蕩便意味著國家面臨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下降,並且民心會因之產生動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動盪。

2. 漢武帝為了戰爭的勝利頒佈鹽鐵官營等不利於民生的制度。國庫沒錢但是仗還沒打完,咋整,這錢歸肯到底還是得從百姓那裡來,但也總不能明目張膽的去搶。於是漢武帝便將國內一些暴利的產業全部變成國有,這樣就可以從中抽取大量的利潤,戰爭也有了保障。短期來看,這樣做沒什麼問題,但是長久來看,還是損害的民眾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民心。

3. 為了調動軍心民心,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加強思想專制。儒術被漢武帝所寵幸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它把皇權作為一切的核心。儒術成為國學後,雖然為國家提供了大量效忠於中央的人才,但是也僵化了人們的思想,中華民族也開始被馴化。

結語:

漢武帝北擊匈奴極大的打擊了長期危害中原的禍根,使得漢王朝成為東方名副其實的統治者,也使得西方諸國知道東方有著漢朝這麼如此強大的一個王朝,漢王朝就此變得世界文明。我們不能否認漢武帝北擊匈奴對中華文化的積極意義。但是北擊匈奴對漢王朝本身也有著巨大危害。對於匈奴的對外戰爭與統一戰爭有著本質區別。統一戰爭可以獲得帝國大量的資源,包括經濟資源、軍事資源以及勞動力資源等等,但是對匈奴的統一戰爭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回報。匈奴本就是遊牧民族,戰爭失敗後便全族遷徙,根本沒留下任何可以彌補戰爭損耗的資源。並且為了戰爭的勝利,漢王朝幾乎傾盡了所有,甚至剝奪了些許百姓的利益。這毫無疑問以一個王朝衰敗的開端,因此說漢武帝北擊匈奴是漢王朝興衰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