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近幾年,校園暴力案件頻出,很多家長也越來越擔心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安危。很多孩子被欺負之後,很難用正確的辦法去處理,一旦沒有處理好就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小時候,孩子或許還會選擇告老師告家長,可是家長畢竟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孩子,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欺負。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一、讓孩子學會拒絕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疼愛,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是有求必應。再加上傳統思想教育我們要學會謙讓和分享,使得很多孩子越來越收斂自己的鋒芒,漸漸變得膽怯和軟弱。所以說,任何的好品質都是需要有度的,否則只會讓那些欺凌者越來越放肆。因此,在孩子專屬的東西被一些孩子搶走的時候,家長不要讓孩子逆來順受,教會孩子拒絕別人,勇敢的說出不,才能讓其他孩子知道他不是軟柿子。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二、家長不要當面訓斥孩子

很多家長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覺得小孩子沒有自尊可言,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和可怕的。一個孩子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即使年齡小也依舊有自己的自尊,所以家長千萬不可以不停打擊孩子的自尊。尤其是在孩子被被人欺負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責怪孩子,罵孩子自己有問題所以才被別人欺負。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否認自己,喪失信心,甚至不再願意和家長談話。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三、引導孩子交朋友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更不要說是三觀未定的孩子。身邊的朋友什麼樣子,孩子就容易往什麼樣子上靠攏。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身邊朋友的情況。

如果他的朋友只是一味的欺負他,或者帶壞他,家長也要適時的給孩子建議,讓孩子不要再和這樣的朋友接觸。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四、不要讓孩子一味忍讓

有些家長,每當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出現爭執的時候,總是會讓自己的孩子做出謙讓,絲毫沒有給孩子撐腰的打算。在成年人之間,這樣的禮讓算是禮貌,但是在孩子的心理,就會覺得自己的父母永遠都不會站在自己身邊,不管自己是對是錯都要對別人做出讓步,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越來越退讓,助長欺凌者的士氣。屆時,孩子只會被欺負的更嚴重。所以,成年人之間的忍讓在孩子的社交中不是非常有用。

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膽小,容易受被人欺負

綜上所述,一個孩子的性格和家長是密切相關的。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知道父母都會支持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可靠感。這樣孩子在受欺負的時候就不會默默的承受,避免孩子遭受更嚴重的欺凌。家長也不要將成年人社交的一套帶進孩子的社交中,有的時候孩子和孩子之間本來只是試探性的打鬧,可若一方總是忍讓,另一方很容易得寸進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