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盂縣地處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縣域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63公里,轄8鎮6鄉453個行政村,面積2514.4平方公里,人口32萬。轄:秀水鎮、孫家莊鎮、路家村鎮、南婁鎮、牛村鎮、萇池鎮、上社鎮、西煙鎮、仙人鄉、北下莊鄉、下社鄉、梁家寨鄉、西潘鄉、東梁鄉。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盂縣地理位置偏北,處太行山之巔。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中緯度地區,距海不遠,但因山脈屏障,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於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炎熱,秋季涼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境四周群山環繞,境內山脈縱橫,白馬山東西橫亙,管頭梁南北縱貫,把盂縣分成東西兩個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煙盆地。境內最高峰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米左右。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盂縣境內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陽泉至繁峙沙河干線公路縱貫全境,並有簡易公路多條與各鄉鎮連接,擁有出省通道三條,國道一條,省道三條。具體公路有太陽高速、陽五高速、207國道、陽石線、陽平線、榆盂線、梁平線、東太國防公路、314省道。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藏山古名盂山。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盂縣城北18公里處長池鎮藏山村東的重巒疊障中,相傳春秋時晉國大夫趙朔被晉國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孤兒託付給門客程嬰,嬰捨去已子,攜趙朔的孤兒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後人就把盂山改名為藏山,並立祠祭祀。藏山祠由文子祠、寢宮、藏孤洞、梳洗樓、八義祠、報恩祠、啟忠祠組成。

龍堂瀑布在距縣城東北87公里處,梁家寨鄉趙家岔村東北4公里的龍堂村。瀑布源頭為山西五臺縣、盂縣和河北省平山縣三縣的交界處。約莫2公里即到達瀑布邊緣—黑龍池,水從高24.5米的黑龍池進入大龍池。水出池平流12米,即瀉入二龍池,高1.5米,此二池皆呈半圓形。水出二龍池再平流10米,瀉入三龍池,高32米。此池呈壇形,口小腹大。溢出之水下流約7米,到山腳下積成一個大水灘,順峪流去。

寺平安溫泉其水質獨特,資源豐富,適應症廣,療效顯著,是一個聞名海內外的醫療礦泉。它位於盂縣北部,距縣城北66公里處滹沱河畔的寺平安村。此處有一南北約400米、東西約200米、深約70米的溫水層帶,河流兩岸有溫水灘,古時建有浴疾亭。寺平安溫泉的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六十度左右,水質特異,內含有鈉、鈣、鎂等礦物質和適量放射性元素鈾、鐳、氡,沐浴可治療多種疾病。

千佛寺位於興道村的千佛寺山下,距城三十里,寺廟原有殿堂五間,為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五三二年)所建。在高丈許、寬三丈的寺內石壁上,刻有摩崖佛像一千一百餘樽,大者尺餘,小者寸許,為北魏、東魏、隋、唐各代所造。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平定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東側,太行山中段西麓,陽泉市東南部。為晉冀通衢要道,山西省東大門。縣城距陽泉市區9千米,距省會太原127千米。縣境東西最長處54千米,南北最寬處50.4千米,幅員1391平方千米,轄8鎮2鄉,人口34.50萬。轄:冠山鎮、冶西鎮、鎖簧鎮、張莊鎮、東回鎮、柏井鎮、娘子關鎮、巨城鎮,2個鄉:石門口鄉、岔口鄉。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平定縣交通發達,坐落於山西省的通道型軸帶—太舊—石太軸帶上,是太原及山西省中部腹地區域便捷的出省通道;有石太鐵路通過,太舊高速、平陽高速、陽左高速、307國道和207國道在境內交匯。境內有綿河和甘陶河兩大流域。以柏井的門限嶺、西回的摩天嶺和古貝的東浮山為界,西北為綿河流域,流域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80%;東南為甘陶河流域,流域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15%。另外,黃統嶺北部還有流出境外滹沱河的黃楊河,流域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5%。

陽泉的盂縣和平定縣

娘子關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處,是長城的著名關隘,也是出入晉冀的咽喉要塞。相傳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曾統帥娘子軍駐紮在這個關口,故將原名葦澤關更名娘子關。關城為明代嘉靖21年所建,僅存關門兩座。關城兩翼依山勢起伏蜿蜒,成為晉、冀之間的天然屏障,緊依娘子關的桃河上游 ,有聞名遠近的娘子關瀑布。

冠山位於平定縣城西南4公里處,晉東名勝之一。冠山主峰頂狀似冠,故名。冠山風光秀麗,集儒、道、釋於一山,尤以創建於元代的崇古冠山書院以儒文化稱著。冠山四季皆景,可供遊覽的景點達30餘處。

開河寺位於平定縣亂流村西的魁頭山腹,這裡山峰突兀,松柏參天。此寺創建於北魏永平三年。寺內有上、中、下三龕,大小佛像百餘尊,佛像大者高4.4米,小者僅高0.12米,其造像風格和神態與大同雲岡石窟佛像如出一轍,故有“三晉小云岡”之稱。

固關長城位於太行山西側的山西省平定縣新關村,北起娘子關嘉峪溝,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長20公里,是內長城重要的關隘。固關長城是國內保留較完整的現存唯一可考石砌內長城,是中國最早的明代內長城,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稱之“有小八達嶺之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