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每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育兒理念也越來越“文明”,像“

棍棒教育”等方法也被很多專家指出有很大的弊端,打罵孩子的也現象也越來越少見了。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因為種種原因,對孩子使用“棍棒”毫無底線,讓孩子身心都受到難以彌補的傷害。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之前,有一位7歲大的男孩被年輕母親“虐待”的事件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圍觀,原因是這位7歲大的男孩被鎖骨處被割出了一道足足有7釐米長的傷口,而孩子因傷勢太重才被送去醫院治療,而孩子身上的這個傷口是孩子親生媽媽所為,難以想象,這位媽媽如何才能對親生骨肉下此重手。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在經過調查後,我們得知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時就分開了,孩子一直是被媽媽帶在身邊,可能因為獨自撫養孩子壓力大,或者是對孩子他爸的恨意,這位媽媽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大打出手。

在孩子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用電線抽出來的傷痕,而也正是因為這次傷勢太過嚴重,送去醫院治療才被我們得知。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最讓人淚崩的事情是這位孩子在接受治療時特別懂事,不哭不鬧,民警也多次詢問孩子對媽媽的態度,問孩子不要媽媽的可以嗎?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表示不同意離開媽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後,還一直為媽媽的行為進行辯解,還改口說傷口不是媽媽弄的,而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顯然孩子的說法不可信,並且孩子在眾人的多次詢問後,說了一句“打就打唄,要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讓醫生淚如雨下。

雖說近幾年這種對孩子施以暴力的事越來越少,但是始終杜絕不了。始終想不明白,既然孩子生下來不好好愛孩子,那為什麼要生呢?始終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怎麼就忍心呢?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從未考慮過嗎?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對孩子施加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1. 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首先,對孩子施加暴力,最先傷害的就是孩子的身心,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得打,但是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打孩子很難控制住力度,一不小心就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而經常在暴力下生活的孩子,心理也會充滿恐懼。所以說對孩子施加暴力,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 2. 讓孩子變得充滿攻擊性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孩子沒有長期在暴力下生活,父母只會用暴力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會自然而然的學到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這樣的孩子充滿著攻擊性,如果孩子在之後遇到了困難,那麼孩子也會想到用暴力來解決,在孩子小的時候問題不明顯,而在孩子年齡稍大,一不注意就會步入犯罪的道路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 3. 破壞親子關係

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我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可以理解父母的道理,但是孩子對父母會充滿恐懼,同時,孩子還會有意疏遠父母,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和接觸,這種情況下,家庭和睦是很難的,並且孩子在長大後會叛逆、不孝等等。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 4. 扭曲孩子的教育觀

孩子從小在棍棒教育下成長,孩子的思想也會被父母的棍棒教育所感染,在之後孩子的教育觀裡,棍棒教育也是他教育下一代的方法。

就好比有些父母打孩子被勸阻時,施加暴力的父母會說“我小時候就是被打大的,現在的孩子怎麼就打不得了”。這就是被扭曲教育觀的父母,一代一代,惡性循環下去

總結

父母賦予孩子生命,孩子也父母帶來歡樂,但是父母同時也要負起責任,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負擔起孩子養育職責。就算離婚是給對方造成了傷害,但這都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是無辜的,有怨氣也不該往孩子身上撒。

互動話題:你怎麼看待那位暴打孩子的年輕媽媽呢?又怎麼看待被虐待的孩子呢?

“打就打吧,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男孩的回答,讓醫生淚如雨下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各位轉發分享和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