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馬上就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了,可謂舉國歡騰。我們不僅有七天長假,更是可以享受到盛大的閱兵式。那麼古人是怎麼過國慶的呢?

由來

我們今天所說的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之日的紀念日。而在古代所謂國慶是國家喜慶之事的意思,一般指皇帝的誕辰和登基之日。

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國慶”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一位文學大家名喚陸機的文章中。這位陸機就是大名鼎鼎的破劉備,滅關羽的那位軍事奇才陸遜的孫子。

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寫道“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願意是諷刺那些爭權奪利的貪官,國家一有喜慶之事,他們就出來撈好處,一有麻煩他們就溜之大吉。但此時的國慶,已有舉國歡慶之意。

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發展

古時的中國是個農業社會,節氣節日的繁多都可以稱為喜慶之事,諸如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前兩日),清明等等。

光陰荏苒,時代幾經交換,直到唐明皇時期,國慶才有了固定的意義。

唐明皇初期,經歷十三年的勵精圖治,總算開創了開元盛世。俗話說人一有點成績就驕傲,這就是我們今人所說的小富即安。

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為了彰顯自己的不凡和功績,唐明皇在幾經推諉之下,終於完成了泰山封禪的宏偉壯舉,終於從一代皇帝蛻變成為聖人。在成為聖人後,自會有人歌功頌德,馬屁不斷。

封禪後第四年,一個叫源乾曜一個叫張說的夥計站了出來,遞呈了《請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

臣聞聖人出則日月記其初,王澤深則風俗傳其後。故少昊著流虹之感,商湯本元鳥之命,孟夏有佛生之供,仲春修道祖之籙:追始尋源,其義一也。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氣含神,九龍浴聖,清明總於玉露,爽朗冠於金天。月惟仲秋,日在端五,恆星不見之夜,祥光照室之期,群臣相賀曰:“誕聖之辰也,焉可不以為嘉節乎?。。。

自此,千秋節便寫入了法律之中,舉國同慶。雖然沒有現在的七天長假,但也有三天之歡。除了常規的教坊舞曲,還有舞劍,走鋼繩,擊鞠(打馬球)等一系列活動。

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後面就一堆效仿的了,名字也是千變萬化。唐肅宗搞起了地平節,唐敬宗搞起了慶成節,到了宋真宗時期,也是腦洞大開,組織了各色方陣,由百名兒童裝扮成蠻夷入朝覲見,有點閱兵式的感覺了。

及至明清,皇帝的生辰國慶節已成為國家的第三大節假日,並取了個響亮的名字萬壽節,取萬壽無疆之意。其他兩個節假日是元旦與冬至。

馬上就國慶節了,古時候有國慶節嗎?

最有名的莫過於康熙皇帝,在他六十大壽之時,邀請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前往紫禁城一起聚餐,並美其名曰千叟宴。

延續

為了挽救中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先賢組織了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次年中華民國成立,就此現代意義上的國慶日也由此誕生,又稱雙十節。

1949年10月1日,一個偉大的國家終於誕生,國慶節就此傳遞至今,成為舉國歡慶的盛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