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這是秦嶺深處留壩縣的早晨(4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清晨

當第一縷陽光掃過山谷

穿過稠密的樹葉

粼粼光斑傾撒在樹木山嶺間

東西綿延約1600公里的秦嶺

醒了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秦嶺西安至寧陝段秋景(2019年10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大山孕育著中華文明

也實實在在養育和呵護著

辛勤的人民

它將懷中的自然珍寶悉數交出

慈母般地端詳著

綠水青山造福一代又一代

繁衍生息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秦嶺塔雲山雪後初霽、雲海繚繞(2019年3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秦嶺多寶

木耳便是其一

在秦嶺南麓

陝西省柞水縣

生長著營養豐富的黑木耳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側生於樹,形似人耳

片大肉厚,鮮嫩味美

一棵柞樹

是生產黑木耳的優等菌材

因樹得名

是秦嶺給予柞水縣的饋贈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4月21日,陝西柞水縣金米村村民何小燕在採摘木耳。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萬山叢樹多,土人伐生木耳

近耳收買成包,水陸運至襄漢

作鄖耳出售,價倍川耳”

明清時期

柞水人便從事木耳生產

並銷往兩湖一帶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以秦嶺為脊,以四河為谷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

讓小小木耳

搖身變成“金耳朵”

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陝西省柞水縣金米村發展木耳產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昌奇 攝

依託示範基地

建設木耳產業帶

一條從菌種研發、菌包生產、精深加工

銷售終端、倉儲物流、廢棄菌包處理

到信息服務的全產業鏈條

讓農民的腰包鼓了

心情好了

笑容增了

未來明瞭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

小木耳不僅成為“美味擔當”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還承包了柞水縣貧困戶們的腰袋

年栽植規模達7500萬袋

年產幹木耳3750噸

實現產值近3億元

60%以上的貧困戶吸附到木耳產業

已有3138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數據直觀,實力滿滿!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4月21日,柞水縣一家公司員工李旭瑛在直播間裡銷售木耳。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為了讓“黑黝黝”更快變“金閃閃”

手機成了農民的“新農具”

直播成了“新農活”

當你離信息越近,離貧困就越遠

“柞水木耳真心好,點贊轉發買起來!”

買它!買它!

21日晚

2000萬人關注直播帶貨

24噸柞水木耳被買光

這波操作真是太可以了!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農村的原生態風景

鄉村的日常生活

拉近了貧困地區與外界的距離

也給農產品在線上找到了銷路

當然

也有可能是吃貨的力量

無窮大~

自古以來

南方有嘉木,是為茶

鬱鬱蔥蔥的大秦嶺

讓陝南人民與茶樹結緣

種茶製茶飲茶蔚然成風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的茶業現代示範園區(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平利縣

因茶而美麗

因茶而聞名

每一片綠葉都似有深意

嫩綠芽尖兒,要是想盤它

可不簡單咧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陝西平利縣長安鎮洪福茶山,道路兩旁的春梅盛開(3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有利的土壤地貌必不可少

地處秦嶺褶皺系南側

和大巴山弧形構造的東緣

土壤肥沃、富含硒鋅

產出來的茶葉

保持著自然純真的品質

你品,你細品!

4月22日,在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茶業現代示範園區,茶農周麗在採茶。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有利的氣候環境獨一無二

西北有秦嶺,東南依巴山

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溫和氣候

綠葉盡情發芽,肆意成長的速度

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吧

3月2日,一村民在平利縣長安鎮洪福茶山管護茶園。當日,秦巴山區的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迎來一場春雨。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有利的水文環境缺它不可

壩河

吉河

嵐河

黃洋河

4條漢江一級支流,6座水庫

水水水水水……

總之就是源源不斷的水資源!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從陝西省安康市穿城而過的漢江(2019年4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你問一片葉子的力量有多大?

農民伯伯脫貧致富喜笑顏開的時候

沒有一片茶葉是“無辜”的~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平利縣長安鎮高峰村的茶農在茶田裡採摘茶葉。(2019年4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一畝茶十畝糧,一斤茶千斤谷

茶葉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有時候

一片葉子就是一個人的希望

如今

茶產業已經成為平利縣的支柱產業

目前全縣有茶園20萬畝

茶飲產業年產值超過了10億元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4月22日,在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一間直播間,主播在電商平臺上推介平利縣特色茶。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小小茶葉使出渾身解數

綠化了山、清潔了水

淨化了土、清新了空氣

富裕了一批又一批的百姓

……

地處秦嶺南麓腹地

面巴蜀而背秦川

留壩縣

可謂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森林覆蓋率達90.8%

林木綠化率達92.97%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

重要水源涵養地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在秦嶺深處的陝西省留壩縣,姚家五代人歷時70年深耕秦嶺的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傳為佳話。(2019年7月1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這顆鑲嵌在秦嶺深處的璀璨明珠

有個可愛的習俗叫“撿菌子”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3月6日,留壩縣紫柏街道大灘村村民楊桂平在本村食用菌生產基地採摘香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留壩香菇柄短肉厚

菇味鮮香濃郁,口感脆嫩細滑

富含粗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等

多種營養物質

聽著就很補,令人上頭~


2018年8月,“90後”尹鵬先作為選調生被下派到秦嶺腹地的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工作,圖為尹鵬先(右)與村民們一起碼放香菇菌棒(3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一簇簇,一片片

精緻圓潤的香菇衝破束縛

舒展身軀

慢慢撐開一把小傘

這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

也是生態保護的回應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這是4月14日拍攝的深山溝裡的留壩縣火燒店鎮燒房壩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靠山吃山

靠山養山

靠山護山

……

綠水青山堅決留住

破壞環境堅決捨棄

生態立縣是一種態度

亦是一種呼籲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3月5日拍攝的留壩縣武關驛鎮白家店村扶貧合作社香菇大棚。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富庶的秦嶺為勞動者們

撐足腰、做靠山

小小香菇逐步發展成大產業

2019年

留壩發展代料食用菌2020萬筒

年產值超過1.2億元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3月6日,村民在留壩縣紫柏街道大灘村食用菌生產基地堆放夏菇食用菌菌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疫情防控期間

留壩香菇供不應求,價錢不降反升

一成不變終將被淘汰

線上交流、線下交易

妥妥安排上

只要一個電話

直接服務到田間地頭,方便又安全

村民加入合作社參與食用菌生產

實現增收不成問題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3月5日,留壩縣火燒店鎮燒房壩村村民在向扶貧合作社交售新採摘的香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香菇根本不愁賣!”

聽聽這“豪橫”的語氣

底氣十足!

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綠水青山給百姓帶來實惠

也帶來了笑顏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秦嶺西安段灃峪口雪景。(2019年11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秦嶺裡到底都有啥?

秦嶺裡有各類珍稀野生動物

有花樣繁多的種子植物

有世界少有的礦藏資源

……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秦嶺羚牛在森林中“漫步”(2019年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秦嶺裡有太多太多的價值

豐碩的資源撐起了無數生命的延續

帶領人類走向更光明的世界

我倒要看看,秦嶺裡都有啥?


陝西少華山秋景(2019年10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它更像是一個寶藏

越珍惜越發光

越呵護越多彩

綠水青山是造福百姓的“金山銀山”

保護秦嶺,久久為功

它那無處安放的魅力啊

遠不止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