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般傳

劉般字伯興,宣帝的玄孫。劉般數歲就死了父親,獨與母親住在一起。王莽失敗,天下大亂,太夫人聽說更始帝即位,於是和劉般一同到了長安。碰上更始失敗了,又與劉般轉側在兵革之中,西行到了隴,就流落到武威。劉般雖然年少,可是立志修養品行,講誦書不怠。他母親和諸舅父,認為寄身在邊遠地區,死生尚難預料,不應如此苦讀精思,幾次對劉般說教,劉般仍然不改其業。建武八年,隗囂敗了,河西才與內地溝通,劉般便將家屬東遷到洛陽,修經學於老師門下。第二年,光武帝下詔書,封劉般為菑丘侯,奉祀孝王,派他到國都。後來因為國屬楚王,改封秋侯。十九年,皇帝到了沛,詔問郡中諸侯的品德才能。太守推薦劉般,說他束脩至行,能為諸侯師表。帝聽了嘉獎他,於是賜給劉般綬帶,錢百萬,繒工百匹。永平元年,以國屬沛,改封居巢侯。數年,揚州刺史觀恂薦劉般在國,口不說無選擇的話,行為沒有怨惡,應該得到表彰。顯宗嘉獎了他。十年,召劉般執行執金吾事,從帝至南陽,回來做了朝侯。明年,兼屯騎校尉。每次聖駕出巡郡國,劉般常將長水胡騎從。皇帝曾經想設置常平倉,公卿們都認為很方便。劉般認為:“常平倉外有利民之名,而內部實際是侵害百姓,豪紳藉故搗鬼,小百姓不能得到實惠,設置了不見得方便。”皇帝便停止了。這時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經營兩種職業,即農民不得經商。又因郡國發生牛瘟,實行分區耕種,而官吏下去檢查,多與實際不符,百姓很擔心。劉般上言:“郡國因官禁二業,致使有田的人不得打魚捕獵。現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種桑養蠶,百姓借打魚捕獵來補助口糧,再說各春閒月,並不妨害農事。漁獵之利,為田除害,有助穀食,與從事二門職業沒有關係。又郡國因牛疫,水旱、墾田多減,所以詔書命令分區種植,增進頃畝,為的是老百姓。可是官吏舉辦度田,想令產量多於前年,至於不種的地方,也通為租。可命令刺史、二千石,務必核實,如有增加,都與奪田同罪。”皇帝全部聽從了。肅宗即位後,用劉般作長樂少府。建初二年升為宗正。劉般在位時多次談政事。他對收恤九族方 面,行動尤為顯著,時人十分稱讚他。建初三年死去,年六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