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遊戲過後有巨大的空虛感?

是因為遊戲世界還沒有出現一個像現實世界中的「錢」這樣的

統一度量衡

這導致每個遊戲都是完全孤立的小世界,在每一個遊戲內部積累起來的成就感、意義感(或者其他東西)難以與遊戲本身以外的世界連通。這不空虛才怪。

為什麼遊戲過後有巨大的空虛感?

這個觀點是在菲利普津巴多的中看到的。

我在下面這期節目裡總結了這個觀點: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遊戲什麼時候會吞沒掉這個現實世界。我們不談具體的遊戲技術,只談這個問題的心理邏輯。

突破天際的遊戲業

最近幾年,「遊戲吞沒現實」這個說法越來越熱。有些人擔心,遊戲世界現在已經逐漸統治我們的世界了。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世界上的遊戲玩家數量越來越多,他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遲早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成《黑客帝國》那樣,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會變成喉嚨上插一根管子,負責喂吃的,腦袋上插一根管子,負責把感官接入遊戲世界。這樣他們就可以24小時無間斷地play、play、play了。

真的會有這樣的一天嗎?有些人覺得,一定會。因為他們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就已經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遊戲上。

據一本叫《遊戲改變世界》的暢銷書估計,全世界加起來,每週人們總共就要花費

30億小時打遊戲,美國年輕人到21歲的時候已經平均花了1萬多個小時玩各種電腦和視頻遊戲。

而且這種趨勢似乎還在愈演愈烈,這從遊戲業日益蓬勃的銷售數據上就能看出點端倪來。這幾年遊戲業的各項數據頻頻突破天際:

2012年,fps遊戲《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發佈的時候,在頭24個小時裡的銷售額就高達5億美元。

2013年,《俠盜獵車手》(GTA5)發佈的那天,北美地區的8300多家遊戲零售店都在午夜開門營業,第一天的營業額就高達8億美元。然後只用了三天,《GTA5》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0億美元。歷史上最賣座的那些電影,比它早的《阿凡達》、比它晚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恐怕都不是對手。

為什麼遊戲過後有巨大的空虛感?

2015年,發售三年的老遊戲《反恐精英:全球攻勢》在steam平臺上的年度銷量仍然高達563萬份。

2016年,《守望先鋒》上線僅二十天,銷量就突破一千萬套。

為什麼遊戲過後有巨大的空虛感?

無與倫比的娛樂性

遊戲憑什麼創造這些輝煌的數據呢?

最關鍵的當然是無與倫比的娛樂性。與其他的娛樂形式相比,遊戲實在是太有趣啦!

其實不論玩遊戲還是看書、看電影,我們都會把自己代入進去,娛樂活動帶來的快感與這種代入體驗直接相關。

這種「代入感」有兩個層面:

  • 情緒(feeling)

  • 情感(emotion)

情緒代入

情緒層面帶給我們的感受比較淺,更貼近人的本能。比如看電影裡的追車、槍戰,或者在遊戲中控制角色過一個關卡時所獲得的那種投入、刺激與滿足。

而在這種「情緒代入」上,電影絕大多數時候就沒法跟遊戲匹敵,畢竟你可以控制遊戲角色。

情感代入

另一種代入,是情感上的捲入。「情感」在體驗上就更深刻、更復雜一些。一般來說,得是人物的命運啊、情節的進展啊、故事的氛圍啊,這樣一些東西才會讓你有情感捲入。

以往我們總覺得,在人物、故事、氛圍這些比較高層次的感受上,電影和文學是遠在遊戲之上的。遊戲不就是打打殺殺嗎?

但其實連這方面,遊戲現在都已經在大幅追趕甚至反超電影了。

我前段時間玩了一款遊戲《深處》(inside),是那款好評如潮的《地獄邊境Limbo》的開發商2016年推出的作品。它營造出來的那種氛圍之迷人,完全就是最頂尖藝術電影的水準。

所以,我自己的感受是:現在的遊戲不論在情緒捲入還是情感捲入上,都超越了製作規模在同檔次的電影至少一個級別。最頂級的一部電影帶給你的享受,可能一款差不多優秀的遊戲就可以帶給你了。

成就感

況且,遊戲裡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你隨時都可以獲得成就感。

大部分優秀的遊戲,上手五分鐘以內,你可能就已經殺了些小雜兵,過了些小關卡,成就感就已經源源不絕。

即便是那種難度非常大的遊戲,比如像著名遊戲製作人宮崎英高開發的「受苦」系列,像《血源詛咒》,我這種手殘黨打個小boss也能死個十幾次。

但即便是這種難度大到讓你想摔手柄的遊戲,它們相對於現實中的成功來說,也還是太容易了。

相比於遊戲世界,現實世界可以稱得上是艱難而又無趣。

遊戲世界如此迷人,也就難怪無數玩家沉迷其中了。

征途上的一道屏障

照這樣看來,遊戲吞沒現實的趨勢,是不是就不可阻擋了呢?

也未必,因為在遊戲散發出的迷人光暈中,時不時會浮現出一道陰影。這道陰影,有的時候會無意中抵消掉遊戲對人的誘惑。於是它就成了遊戲吞沒現實征途上的一道屏障。

這道屏障是什麼呢?

空虛

它就是所有遊戲玩家都可能體驗過的

空虛感——玩遊戲的時候越high,關掉遊戲機的那一刻也就越感覺到失落。

遊戲萬般好,無奈太空虛。

於是不少玩家倒會因為受不了這種空虛感而遠離遊戲,迴歸現實。

玩家只要還會有這種空虛感,遊戲就還不可能全面吞沒現實。

為什麼空虛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空虛感呢?它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類似的問題,讀了一堆答案,感覺都沒有說到這個問題的根本。直到看到一本叫《雄性衰落》的書,這本書裡提到的一個視角,讓我覺得腦洞大開。

書的作者是菲利普·津巴多,就是做出過那個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科學家。

我估計要數出現在還活著的最知名的五個心理學家的話,那他也一定會入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