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用的是彈匣和彈夾,而不用彈鏈呢?

為什麼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用彈匣和彈夾而不用彈鏈呢?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之所以不用彈鏈條,第一不是因為不想、第二不是因為不需要,主要還是技術限制,材料不過關。這等於問二戰時的空軍為什麼不用隱身機作戰一樣可愛。

為什麼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用的是彈匣和彈夾,而不用彈鏈呢?

什麼是小口徑高射炮?高射炮按照它的運動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移動式或者說是牽引式高炮,一種是固定式或者自行式高炮。按口徑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三種,使用炮彈超過100毫米口徑的重炮或者叫大口徑高射炮;炮彈口徑在60和100毫米之間的,叫中口徑高射炮;炮彈口徑小於60毫米的我們把它叫做小口徑高射炮。

為什麼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用的是彈匣和彈夾,而不用彈鏈呢?

小口徑高射炮的特點是什麼?一、小口徑高射炮的彈丸一般來說多采用觸發引信或者近發引信,不使用延時引信和遠炸引信,基本上是直來直去,直接殺傷目標,具有打擊迅猛及時的特點。二、小口徑高炮射擊小巧靈活,打擊角度很刁,既可以高射,還可以平射,覆蓋範圍大。三、它具有戰鬥轉化快,不超過1.5分鐘,系統反應時間僅僅需要幾秒;初速高(每秒970米)、穿透力強;射速高(每分鐘最高射速可以達到4000發),攻擊效率高,覆蓋面積大,無死角;殺傷效果超好。

上世紀60年前後,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地空導彈逐漸走到前臺,大口徑和中口徑高炮在很多國家逐漸成了配角,或者乾脆退出歷史舞臺,但小口徑高射炮依舊在戰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不斷推陳出新,風采不減當年。我國陸軍就是以35mm口徑高炮為主建立的近防體系,以730近防炮和35mm高射炮作為近程防空火力。

現在的敘利亞戰場,敘利亞政府軍就經常用小口徑高炮來對付反政府武裝,曾經幾分鐘內擊潰了上千人的伊斯蘭國武裝,收效很好。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蘇軍用高射炮在一分鐘內摧毀了一個六層高的大樓,幾乎完全粉碎。小口徑高射炮可不可以採用彈鏈供彈?我們剛才介紹過,現代小口徑高射炮初速和射速很高的,分分鐘打出數千發炮彈,這就決定了,採用其它供彈方式是根本不可行的,只能採用彈鏈供彈。

為什麼二戰時的小口徑高炮,用的是彈匣和彈夾,而不用彈鏈呢?

現在的材料和技術,能設計出射速達到四千發的彈鏈,也一定能設計出每分鐘120發的彈鏈,哪怕炮彈直徑大了6毫米。或者說他們可以因地制宜,製造出小口徑炮彈啊,幹嘛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換言之,如果二戰時,我們的先輩擁有了現在的技術,或者說把現在彈鏈供彈的高炮讓他們使用,他們一定眉開眼笑,雙手擁抱,不用才是傻子呢。總之,二戰的時候,小口徑高炮之所以用彈夾而不用彈鏈,不是不想用,也不是不需要,實在是過不了技術這個門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