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流動負債一般由短期借款、結算負債(主要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定額負債(主要包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費、預提費用以及其他應付款等)等組成。

按償付要求高低排列,流動負債在中小建築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主要集中於四大科目:自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處借得的短期借款,發生於企業向其他企業購買材料、商品、其他物資和接受勞務供應等經營活動中的應付賬款,自個人處借得的其他應付款,以及由非流動負債轉成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流動負債是企業在資金上應對危機的實力體現,也是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流動負債也是建築企業短期償債的主要對象,對於其風險防範可謂至關重要。

1

高流動負債的形成原因

從外部環境看,一方面我國建築市場上項目業主要求承包商參與項目融資的現象較為常見,屢禁不止的業主拖欠工程款也向承包商施加了較多資金壓力;另一方面政府投資項目近年來加速向資金需求量大的BOO、BOOT等建設方式轉變,甚至在BOT方式中,建築企業需承擔100%的項目融資責任。而工程建設項目作為投資量大、建設和運營週期長的資金密集型項目,加之建設過程中名目繁多的資金佔用,共同構成建築企業資金能力和融資能力的較大考驗。

從內部經營看,利用財務槓桿進行負債經營,一向是建築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的重要方式。由於負債經營能夠借他人資金為企業改造技術、更新設備、彌補週轉缺口並提供額外收益,因此歷來是產值利潤率徘徊在3.5%上下

的建築企業的普遍選擇。其中,流動負債相對非流動負債而言成本更低,且用於固定資產、研究開發等方面時成本可直接計入費用,更為建築企業青睞。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因此建築行業普遍存在的高流動負債問題,可謂環境因素與經營因素兩相作用的結果。尤其在金融強監管的宏觀環境下,在房地產收緊的中觀背景下,疊加項目成本管理弱、會計基礎工作弱的經營現狀,外部環境要求和內部經營選擇都促使建築企業不斷進行債務性融資,流動負債更是水漲船高。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2

流動負債過度

可能給建築企業帶來風險

流動負債的適度應用有利於建築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然而由於其償還要求較高,因此一方面要求建築企業具備較強的資金貨幣變現能力,另一方面對建築企業資金鍊風險管理的考驗較大——隨著財務槓桿效應由正至負的轉變,過度負債經營也可能成為建築企業經營的“攔路虎”。

流動負債在負債中佔比較高或比率升高時,首先會提高建築企業的負債償還壓力,帶來債務風險。債務風險是企業因借入資金增加而喪失其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股東利益)的不確定性。隨著還本付息成為固定的財務負擔,建築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需格外謹慎——一旦某一個經營環節出現較大失誤,到期必須償還的流動負債都可能直接拉斷資金鍊,將建築企業推向資不抵債的深淵。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其次,較高的流動負債率意味著,建築企業可能會因為財務結構存在風險而面臨再融資風險。再融資風險指企業再次融資(包括再次獲取負債)的困難:當建築企業的流動負債數額達到一定程度時,債務人出於風險考慮可能會拒絕再借入資金,或由企業承受相對更高的債務性融資成本。

債務風險和再融資風險的加大都會影響建築企業整體效益,導致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挑戰。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3

流動負債風險的防範與應對

對於流動負債風險的防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建築企業不可能為了規避債務風險和再融資風險而完全不取得流動負債,關鍵還是在“取得多少流動負債”和“以多大的成本取得流動負債”間取得平衡。因此,建築企業首先應在短期負債和中長期負債間均衡安排,避免還款高峰的集中出現,並有計劃地開展穿插償還;其次應合理決策流動負債金額,在滿足短期生產經營需要和承受短期償債壓力間巧妙博弈,實現債務限額與償債能力相匹配;最後應選擇最佳的融資渠道,將流動負債成本降至最低,保證資金利潤率高於負債成本率是不變前提。

與此同時,建築企業應主動應對流動負債可能產生的償債風險。首先,抓住工期是如期償還流動負債的關鍵,當然這以強化工期管理、減少工程變更等工作為前提,要求建築企業全面加強工程管理能力。其次,建築企業應加強舉債資金投入生產經營後的使用管理,減少資金在施工生產過程中損耗,通過轉變粗放的經營管理方式實現流動負債的最大化利用。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長遠來看,企業的資信水平是制約負債水平的關鍵,這也要求建築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規範經營活動,全面提高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履約能力。

建築企業流動負債風險分析:成因、影響與應對-工保網

截至2017年底,建築行業上市公司流動負債在負債總額中的佔比已高達77.4%。對於建築企業而言,在舉債經營的動態理財過程中,轉移、分擔、防範和化解流動負債風險是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建築企業應強化債務管理,並通過抓工期、加強債務資金管理和對應項目實施情況監管等途徑主動應對流動負債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