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求認可"背後的怨恨與愧疚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在拼了血命證明自己以求得認可。

當你很渴望某個人認可你的時候,在你和對方之間便開始了"怨恨-愧疚"的情緒能量循環。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表面上看,原因是我渴望他(她)認可我,因為我在意他(她)對我的看法,然而我無論怎麼做,甚至是對他唯命是從也無法完全得到認可,我開始失望,對自己失望、怨恨自己無能,也無形中開始對他(她)升起不滿甚至是怨恨。給出去恨時愧疚會回到自己身上,你再見他(她)時的不好意思和內心不安就是愧疚。

於是"怨恨-愧疚"的情緒能量就在你和對方之間循環流動。內心得不到平安、關係得不到祝福。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你覺得你是在怨恨自己、怨恨對方,然而真相併非如此,這份怨恨從你去求認可的伊始就已經在你的內心深處扎著根呢。


為什麼要"求認可"


求認可的出發點是"我覺得我不夠好、我沒有價值、我的生命沒有意義。" 我要去求得別人的認可才能證明我是足夠好的、有價值的,才能感受到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這個出發點已經讓你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怨恨,這份怨恨是自然會有的,因為你關於自己、關於生命的信念不是真的、這個信念在讓你受苦。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你的價值和你生命的意義,在你生命的開始時,就已經俱足了。它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你的生命過程的各種體驗本身,這無需證明、無需別人的認可、甚至無需你自己的認可。

讓我們來回想一下小時候,

人們出生時,小小的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不會去拷問自己的生命有沒有意義,他們只是充滿好奇心的去探索、去體驗。

然而每個人都會受人類集體意識的影響,這些影響最初會來源於父母或者撫養你的人。隨著你長大,被灌輸進"你不夠好、你要xxx樣才能得到父母和身邊人的認可與關注",你的負向信念系統逐漸形成,開始對"自己不夠好"信以為真。你變得不再充滿好奇心的去探索和體驗生命,而是做很多事、拼了命來證明自己是足夠好的、自己是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生命對這個信念是厭惡的,你對這個信念是怨恨的。


被認可卻並不滿足


帶著這份怨恨你開始了證明自己、求認可的生命過程,對方可能是你的父母、伴侶、孩子、朋友、長輩、領導、下屬、甚至是陌生人。

你把這份怨恨投射到了對方身上,認為對方有認可你的義務,否則你就充滿不滿與委屈、從而升起對別人的怨恨。然而你怨恨的從來都不是對方,而是灌輸到你的信念系統裡的"我不夠好"的認知。因為即使在某個對象身上你得到了充分的被認可,是不是內心依然不滿足,轉移求認可的對象繼續求?

男人會炫耀自己交往過的女人的數量,女人會炫耀對自己青睞的男人的數量,然而那個數量再龐大,也依然會感受到空虛、無法讓自己內心得到真實的平安與滿足。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因為對自己的認可永遠無法被外在的人事物滿足,它只能來源於你自己,而同時真正的認可不是有條件的,只要有條件,你就會逼著自己去做些什麼、達到目的來證明。

不被認可的憤怒背後

去檢視下,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之所以會引起你的憤怒,是不是因為你認同了他們的看法呢?或者說你就是那樣看待自己的?

如果你個子很高,有人說,你也太矮了吧,你會有感覺嗎?不會,因為那不是真的。

如果你就是很矮,有人說,你也太矮了吧,你是有可能很生氣的,因為那是事實,你確實矮,但你是否一定會生氣呢?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不把矮定義成缺點呢?不把矮定義成"不美"呢?

感受一下,如果不給自己的所有樣貌、感受、想法、做過的事貼上好壞、對錯、善惡、美醜的標籤,沒有這些評判,你還會憤怒和厭惡自己嗎?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比較、評判和標籤,是基於人類集體意識對自己的無價值感和對生命的無意義感的認知。這份認知會讓人們無意識的去尋找各種身份認同並拼命維護,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對的、好的、美的、善的、正義的一方,從而獲得自己偏狹的價值感。然而,是非對錯、美醜善惡、高矮胖廋都是相對的,都是人類集體的,沒有一個人能只有一面而沒有另一面。所以任何的評判、比較、標籤都是在自我懲罰。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你會發現,無論是否被認可,你都無法得到想要的滿足與平安,正如你所見,真正需要去面對的,是你的無價值感,是人類集體意識的無價值感。

外在的人事物沒有定義和傷害你的能力,除非你允許,而你允許的方式是你也如此的看待和對待著自己。

你願意從你開始,去切斷求認可的循環、放過自己、放過別人嗎?你願意揭下那些標籤、讓真實的自己自由的呼吸嗎?你願意讓那些自卑、委屈、怨恨、愧疚、焦慮、冷漠的情緒釋放離開你嗎?你願意去面對自己的無價值感看見那不是真相嗎?你願意跟自己和解嗎?

當你與自己和解了,你會看見生命本身珍貴的價值,你會和這個世界和解。

去你大爺的“求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