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季度動力電池行業疲軟

2020一季度動力電池行業疲軟

來源:第一財經

疫情對於全球汽車市場的衝擊,使曾經形勢“一片大好”的動力電池企業難以“獨善其身”。

近期,多家全球主流汽車動力電池企業陸續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相關數據,雖然各大企業的業績普遍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出現疲軟態勢,但行業高度集中的趨勢仍然較為明顯。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向記者表示,一方面競爭持續將使頭部企業繼續加碼研發以獲取市場,另一方面由於疫情導致盈利危機,一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將更加難以承受。

季報普遍不樂觀

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動力電池裝機數據不容樂觀。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約53.84%,約為5.68GWh(億瓦時)。另據全球動力電池調研機構SNEResearch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2月,中國本土品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的裝機量,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球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的比重從2019年1~2月的32.8%,下降至11.1%。

4月28日,寧德時代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0.3億元,同比下降9.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42億元,同比下滑29.14%。比亞迪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業績顯示,期內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84.98%;營收196.79億元,同比下降35%。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一季度從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同比下滑50.61%,寧德時代方面稱,不會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對單一供應商和單一客戶過度依賴情況。

此外,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11名的鵬輝能源發佈的一季度報也顯示,該公司在報告期實現營業總收入4.45億元,同比減少24.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18.25萬元,同比減少55.50%,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更是同比減少了97.15%。

一些外資電池企業的盈利情況也不樂觀。LG化學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雖然該公司銷售額約為7.12萬億韓元(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同比上漲7.5%,但營業利潤約為2365億韓元,同比下滑15.9%。

上述財報數據顯示,雖然LG化學的全球裝機量及排名略有上升,但負責動力電池生產的電池事業部仍出現了518億韓元的營業虧損,未能實現此前提出的2020年第一季度脫離虧損的目標。

受此影響,LG化學電池事業部專務理事張勝世(音譯)在業績報告會上表示,將下調對於電池事業部的銷售額預期10%~15%,同時營業利潤率也將隨之下調,並認為“收益情況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此外,SKInnovation及三星SDI的一季度報告尚未公佈,但綜合韓國當地十大券商的平均預測值,券商普遍預測兩家公司的營業利潤很有可能將出現同比5%~20%的下滑,其中SKInnovation由於受到同時運營的石油價格下浮的影響,不排除會出現營業虧損的可能,其中預測值最為悲觀的券商,更是給出了1.5萬億韓元季度營業虧損的數值。

頭部企業仍加碼研發

不過,雖然動力電池行業整體的盈利受到挑戰,但並不影響一些企業在技術研發、材料升級等方面的投入。

此前,寧德時代宣佈,將擬定增募集不超過200億元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產能擴充及補充流動資金。寧德時代在財報中提到,作為疫情可能會對動力電池產業造成潛在影響的應對措施之一,公司將依託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優勢及自主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和改善相關產品性能,並減少補貼退坡政策對動力電池產品銷售的影響。

被寧德時代奪走動力電池銷量冠軍寶座的比亞迪,則通過推出“刀片電池”,技術創新使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里程能夠達到三元鋰電池相當的水平。根據年報顯示,2019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為56.29億元,同比增長12.8%。

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學因盈利問題而放棄分拆計劃,該公司一位高管曾向記者表示,原因之一是為了保證研發收入,在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保持技術優勢。

與此同時,LG化學還在近期頻繁宣佈針對CNT、正極材料及添加劑等材料進行本土化自產。

韓系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李昌碩認為,這些材料均為對日本依賴程度較高的材料,這也是基於日本等國家可能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而進行的“自我保護”措施。

業內觀點認為,產業鏈的恢復與市場消費心理的恢復,也將成為影響動力電池市場的重要因素。

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在一場直播上曾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的動力電池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來講,可能會是比較有利的機遇,尤其是國內產業鏈的基本恢復,使國外主機廠有望加快同國內電池企業合作步伐,國外動力電池企業二季度有望加快轉場中國。

SNEResearch發佈的研究報告預測,雖然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下滑導致的業績危機仍將持續,但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疫情受到一定控制的市場,正在出現恢復的跡象,未來動力電池企業會將主要市場放在這些國家。

此外,近期工信部宣佈將延長補貼,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刺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例如,上海市提出,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充電補助”;擴大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配套等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措施。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由上海等國內主要城市發起的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鼓勵措施,與延長補貼的利好相結合,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動力電池的銷量恢復,但能否改變市場的整體結構仍有待觀察。

“在此前本土頭部企業的基礎上,特斯拉的加入擴大了頭部企業的隊伍。尤其是,隨著補貼的延長,可能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洗牌不會那麼快了,補貼延長期又能給其他排名相對靠後的電池企業一些希望,甚至還會冒出來一些全新的動力電池企業面孔。因此在疫情平息後,頭部企業會繼續高歌猛進,尤其是寧德時代和LG化學;另一方面,二線廠商會分化,有些能勉強跟上頭部廠商的步伐,但沒有核心優勢的企業則會掉隊。”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記者如此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