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苗木應用——灌木篇

園林景觀苗木應用——灌木篇

灌木是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幹等幾類,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灌木的高度不會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幹,都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時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繼續萌生新枝,則稱為“半灌木”。如一些蒿類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有的耐陰灌木可以生長在喬木下面,有的地區由於各種氣候條件影響(如多風、乾旱等),灌木是地面植被的主體,形成灌木林。沿海的紅樹林也是一種灌木林。許多種灌木由於小巧,多作為園藝植物栽培,用於裝點園林。

灌木的分類

灌木:主幹不明顯,常在基部發出多個枝幹的木本植物稱為灌木,如玫瑰、龍船花、映山紅、牡丹等。

亞灌木: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莖的上部草質,在開花後枯萎,而基部的莖是木質的,如長春花、決明等。

常綠灌木:一品紅 、灑金榕、扶桑、杜鵑花、夾竹桃、米蘭、紅背桂、黃楊、滿天星、梔子、黃蟬等等。

灌木在園林景觀中應用

所謂的灌木植物造景,是園林設計藝術中的關鍵環節,其旨在遵循一定的審美原則、運用一定的設計方法,將山、水、石、花、草、樹等景觀材料,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分解、設計、搭配以及組合,從而創造出一種和諧、統一、完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的景觀。

灌木植物造景對於景觀植物的利用需要突出其藝術性

灌木植物造景的本意是利用灌木植物特有的自然特點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因此,在灌木植物造景中需要充分體現公共環境的藝術價值,充分表達出城市的藝術檔次。應該合理搭配各類植物,並以當地特色植物為主來進行人工植物造景,以適應自然群落的基本需要。

灌木植物造景需要對景觀植物進行優化組合

灌木植物造景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自然景物在特定空間內能夠營造出的氣氛與環境,造景需要合理的安排景觀植物之間的相互組合,相互襯托,儘可能將景觀植物的最美形態,最美色彩組合展現出來,實現植物配置的科學性以及生態學的統一性,帶給人不同層次的風韻美的感受。

灌木植物造景對於景觀植物的利用需要充分凸顯地域特色

灌木植物造景實際上是城市的一張自然名片,是反映一方水土特色的平臺,因此,灌木植物造景需要儘量選取本地的特色植物,進行綜合設計。

灌木植物造景對於景觀植物的利用需要嚴格依據生態學原理

環境、溫度、水分及土壤等環境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植物的正常發育狀況,它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相互制約,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特性結合實際環境進行配置。

園林景觀造景需要協調對比

有機結合自然元素和文化背景。灌木植物造景需要有較好的協調性和對比性來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需要結合城市的文化底蘊,滿足本地居民的觀賞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