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我國曆史上誅殺功臣的皇帝不勝枚舉,不過,要說最心慈手軟的還得是明太祖朱元璋。當年和朱元璋一同赴湯蹈火,建功立業的那些文臣武將。等到朱元璋當了皇帝,穩定政權之後,根本上無一例外全都被迫害至死。放眼歷朝歷代,能做到趕盡殺絕的,也就只有朱元璋一人。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而被朱元璋殺死的功臣幾乎數不勝數,譬如宰相胡惟庸,還有李善長、藍玉、劉伯溫等等。比起這些開國功臣,今天筆者要給大家引見一個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其便是陳德。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明朝還有陳德這樣一個功臣,要曉得,當初在戰場上,若是沒有陳德豁出性命為救朱元璋了身中九箭,朱元璋或許早就命喪黃泉了。故事是怎樣樣的呢?且聽筆者漸漸道來。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陳德和朱元璋是老鄉,兩人都是濠州人。除此之外,兩人的家庭背景也很類似,同樣是農民家庭,並且因社會所迫無法維持生計。後來在公元1353年,朱元璋投靠陳友諒來家鄉徵兵之際,陳德想也沒想也投靠了起義軍。

如此觀之,他算是早年跟著朱元璋赴湯蹈火的兄弟,怎樣著也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功臣。而在公元1363年,還發作了一件事,讓朱元璋一輩子對陳德心存感謝。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這一年,陳德先是跟隨朱元璋追擊張士誠,又在同年七月份的時分參與了鄱陽湖之戰。這次戰役,也讓朱元璋愈加信任和重視他。

鄱陽湖之戰中,敵軍陳友諒率軍圍攻朱元璋,當時狀況緊急,朱元璋的船隻又擱淺在湖岸,陳德率軍奮勇與敵人停止廝殺,並且為朱元璋擋了九箭,差點死在了鄱陽湖上。後來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時趕到,朱元璋才得以獲救。而當時獲救的朱元璋還對陳德許願一番,說得了天下必不負愛卿。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得到了朱元璋的許諾,陳德後來可謂對朱元璋死心塌地。其先後跟隨他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北伐元朝、南征明夏,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也的確沒有忘了陳德的救命之情,給陳德加官進爵,連升三級。而陳德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其爵位,陳德也被追封為"國公"。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陳德逝世12年後,胡惟庸案迸發,當時許多開國功臣都遭到牽連,即使是逝世的陳德也無法倖免。他生前的爵位不只被剝除,連子孫後代也遭到牽連。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或許是朱元璋還念及當年陳德的救命之恩,最後僅給他家留下了一個活口,即陳德7歲的孫子。話說當時胡惟庸一案牽扯了不少無辜的人,當時一年之間朱元璋就下令斬殺了三萬多人,真可謂伴君如伴虎。

其實我們從不少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古代人們對權利的覬覦。古代的皇子為了得到皇位,能夠說是手足相殘,不惜代價。各朝各代的開國皇帝也是在權利的差遣下,閱歷了常人無法忍耐的磨練才具有了高高在上的皇權。

他捨命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永不負卿,抄家時僅留了個7歲孫子

他們深知人們對權利的盼望,所以一旦有人要挾到本人的權利或者對抗本人的命令,他們必定會不顧昔日情分,將其殺之然後快。歸根揭底,是願望差遣人一步步爬上權利的巔峰,也是願望讓屍橫遍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