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規模化到底賺錢嗎

我們身邊幾畝、十幾畝的種植戶掙到錢的有很多,但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種植大戶能賺到錢的卻很少很少。往年唱衰農業的話題不斷,2018年好像比往年更加嚴峻些!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規模化農業種植為啥不賺錢?

為啥規模化農業種植賺不到錢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農業種植規模化到底賺錢嗎

一、投資農業的動機不純。

國家以前對農業的紅利是很大的,直到現在也是。為了支持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國家對一些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等主體在資金扶持、用地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有些人正是看中了這些支持和紅利就動起來腦筋,他們披著農業項目的合法外衣,動用一切社會關係把這些補貼資金攬入個人腰包。錢到手了,但他的主要精力並沒有放在農業種植項目上,或者建了不種、或者種了不管、或者隨隨便便搞個種植項目應付上級的檢查審核。

根據2015年下半年至今的農業補貼政策,可以明顯看得出,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正在逐漸向大戶傾斜,並且逐漸傾向於先產/先建後補。因此,想空手套白狼拿國家補貼的新農人,或許應該從之前的套取扶持、補貼紅利的酣夢中警醒,因為有政府關係以為自己流轉一塊地就可以拿國家補貼而準備投資農業的人,也應該好好思考,假如拿不到補貼,你會怎麼辦?你還會繼續投資下去嗎?你會棄地逃跑嗎?

現在一些政府單位也吃一塹長一智不見兔子不撒鷹:你先把基礎設施建好,等驗收完了合格了再撥款,結果呢,一些投機倒把者基建沒建完資金鍊就斷了,結果半途而廢的建設就荒蕪了。這個因素大概佔到30%左右。

二、希望通過搞農業項目掙快錢。

與工業和其他商業不同,農業是一個投資週期長而回本慢的行業。農業的特質使得我們農人必須要能夠沉得住氣去投入,有耐心去等待豐收。但是有些從外行轉到農業的人員,比如煤老闆、礦山老闆、房地產老闆等,他們對農業還想對煤礦、房地產那樣還抱著掙快錢的思想,不顧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急功近利,想著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回本甚至盈利,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無異於拔苗助長。

這點在雲南紅河的建水比較有代表性。由於看到部分葡農種植葡萄發財致富,有很多的浙江一帶的老闆們紛紛到建水少則幾十畝、多則幾百畝的包地建葡萄園。葡萄園的基礎建設是要花不少錢的,且葡萄苗從種植到結果產生回報的週期比較長(一般為三年),自有資金的農場主還好些,那些靠銀行貸款或靠親戚朋友借錢的農場主的壓力可想而知。結果乾著幹著還沒見回頭錢就撐不下去了。這個因素大體要佔到20%左右。


農業種植規模化到底賺錢嗎

三、投資農業僅憑一腔熱情,忽視了自己是否具備農業專業能力。

說實話這個在現實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我本人就遇到不少有志青年在外拼搏,通過努力掘得第一桶金,他們成功之後想衣錦還鄉榮耀故里報答家鄉養育之恩,察覺到現在及以後農業是個潛力股於是決定投資規模化農業種植。

他們認為自己在IT行業或者其他行業做的還不錯,在繁雜的商海里自己敏銳的視覺和聰慧的大腦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提高,區區農業種植不在話下。再者自己出身於農村,感恩於生養自己的故鄉,自己現在成功了、有錢了,回家鄉投資農業種植不但能光宗耀祖,還能實現反哺農業的偉大事業,豈不妙哉快哉?!

這些優秀的有志青年事業有成不忘本的思想和精神無疑是值得我們稱讚和學習的,但是由於缺少種植管理技術、沒有充分風險估算,結果導致資金斷鏈,一夜回到解放前。

譬如有些種植葡萄的農場主看到市場上陽光玫瑰品種賣價很高,就不管自己是否具備陽光玫瑰的專業種植技術就花高價盲目引進葡萄苗大面積種植。結果呢,由於陽光玫瑰這個品種和其他葡萄品種習性上、管理上大相庭徑,導致血本無歸!這個因素要佔到10%左右。

農業種植規模化到底賺錢嗎

四、項目匆忙上馬,市場綜合調研不完善。

我有一個朋友在外地經商多年頗有成就,突然間有了投資建設休閒農場的想法。徵求我的意見,我和他說農業種植技術我可以幫你,這個沒有問題;但是你既然定位為是休閒農場那就不能只考慮種植技術的問題,你還要考慮你農場農作物的品類規劃、休閒娛樂項目的建設、以及你最大的一個問題——你的農場整體發展規劃怎樣、你的客源從哪裡來、能帶來多少效益、投資回報週期多長時間等等。

朋友說這個你不用管,我有專業的團隊去運作這些事……我說那好吧。結果呢,由於委託的所謂XX設計院只是為了承接建設項目獲取利益,並沒有做全面真實的調研,導致設施建設不合理,更為嚴重的是實際客流量還不到原來設想的五分之一,投資千萬的休閒農場最後淪落為一片用鐵絲網圈起來的莊稼地!這個因素大體佔10%左右。

五、規模化種植不注重品質、品牌和銷售渠道。

合作社、農場主、農業公司等這些主體一般都規模化種植面積比較大、投資比較高、設施相對比較完善,那麼就應該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瓜果蔬菜品質提高上狠下功夫,通過品質塑造品牌,然後再通過特殊的銷售渠道賣出去,獲取高於同類的利益。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這些合作社農場主們穿著新鞋走老路,在品種上不更新、在技術上投入少甚至不投入、品質上和普通老百姓種出來的並無兩樣、銷售渠道依然是蔬菜交易市場或者是小商小販們來拉。譬如有些試想一下,你這樣的種植和銷售又能怎樣掙到錢呢?這個因素要佔到50%左右。

六、忽視了不入眼的“小成本”。

有些投資人認為基礎建設是大頭,其他的都是小投入可以忽略不計,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們來算一下看看你忽視了的小成本有多大?

1、地租。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不同,每畝地的租金大約在500—1000元吧,甚至有些地方還有超過1500的,而老百姓自己種自己的地是不需要花錢的;

2、人工費。各地人工費不太一樣,但也大體在30—80/天吧,有些地方要100多,農忙特殊時期甚至要200多一天。而老百姓自己種地多是自己勞動不需要花費人工費的,即使比較忙的時候也多是請親戚朋友幫幫忙;

這些地租+人工費(地租按均價1000元/畝/年計算,人工費一年按100個工時,平均每個工時50元,每個工人平均管理10畝地計算)=1000+5000/10=1500元/畝,這個1500元就是你租地僱人幹活和老百姓自己的地自己幹所需要多付出的費用,有的地方可能還要遠遠高於這個數。

3、損耗大。

一般老百姓的農活物件啥的用著格外細心、輕拿輕放生怕一不小心用壞了,即使壞了也自己修修補補,能不換就不換。但是你僱工就不一樣了,不是自己的物件用起來大手大腳,一旦壞了能買新的就買新的,儘量不修;

4、責任心不同。老百姓自己種植棚菜,有個颳風下雨的就往棚裡跑,生怕自己的瓜果蔬菜有啥損失。僱工就不一樣了,有個颳風下雨的就往家裡跑,才不管你地裡棚裡的瓜果蔬菜是死是活……這裡裡外外的差距算起來怎麼著一年也得差不少錢吧。

5、另外還有僱工幹活細緻不細緻等等,這裡面差距也大著呢。有的僱工幹活認真負責事半功倍,有的僱工得過且過事倍功半,這裡裡外外一正一反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這個因素要佔到70%左右。

(注:以上各項百分比為復指,不是按總數100%計算)

除此之外,大規模化農業種植不賺錢的原因還有很多。

總之,規模化農業種植一定要適度發展、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在農產品品質、品牌和銷售渠道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增加附加值;在內部管控上嚴格管理降低各種損耗,切不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好好先生;要有市場風險規避意識,切不可人種我種盲目跟風;在作物種植品類和上市時差上統籌安排,儘量不要同一個品種集中在同一個時間上市出現滯銷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