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歲月如歌,春華秋實。2020年9月26日上午,“歷史印記·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暨座談會,在這所即將迎來80華誕的大學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臨沂大學、山東省國畫院主辦,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聯絡、組織,全面呈現了臨沂大學美術專業“老三屆”學生的藝術面貌和精神追求,參展的60餘名書畫家,以國畫為主,山水、花鳥、人物,間以少數油畫、書法、篆刻、木雕、壁畫和剪紙等類作品。無論是摹寫山水的造化之美,還是營造花鳥的詩情畫意之美,也不論塑造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塑,抑或表達人生感懷、文化情愫,都顯示出各自對繪畫和其他藝術門類的可貴探索和美學追求,彰顯出他們在對時代精神的觀照之下努力發揮出來的審美創造力及其所產生的從藝成果。總的來看,每一類作品都有自己的亮點和特色,異彩紛呈,匯聚成一道歷史文化風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所謂“老三屆”,是指1977、1978、1979年恢復高考後通過自我拼搏實現大學夢的那一代人,他們是特殊歷史時期產生的特殊群體,是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群體。他們生在沂蒙,長在沂蒙,大多數工作在沂蒙,奉獻在沂蒙,平均年齡65歲左右,是那個時代的參與者、親歷者也是受益者、奉獻者。他們中的大多數,大學畢業後以沂蒙腹地為中心,各奔東西,在各行各業踏實而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以從藝做人的堅韌品格和對藝術理想的堅持,將自己的事業當成一件藝術品去匠心雕琢,做出了驕人的業績始終。在美術建樹上他們堅持“二為”方針,不斷提升藝術水準,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培育和影響了一大批美術專業者和愛好者,為一方美術生態、美術氛圍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參與和見證了臨沂大學經歷的曲折與輝煌,書寫了沂蒙近現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的重要篇章,他們起到的不僅是筆墨精神的傳承,更是一份關於時代奮進的擔當。


作為“老三屆”,他們接受的是沂蒙精神的陶鑄、沂蒙文化的塑造,成年後經歷改革開放,經歷了各種美術思潮的洗禮,在50歲左右邁入新世紀的大門,之後,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他們的藝術探索越來越具有膽識,作品越來越成熟,藝術面目越來越清晰,可以說,這是有歷史經驗、有精神追求的一代人。透過作品,看得出他們無不以身為沂蒙人為驕傲,一直踐行和弘揚沂蒙精神並將沂蒙精神,將沂蒙精神注入自己的作品文本,而且隨其藝術之旅,輻射到祖國大江南北。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在同日舉行的座談會上,老三屆的師生們濟濟一堂,歡喜,激動,感慨---幾十年的思念,幾十年的牽掛,讓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又回到彼此的雙眸,那同窗苦讀、勤奮求知的情景重新定格在彼此的記憶裡,久別重逢的驚喜催化他們感情的勾兌。他們都經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各自都有值得回憶的故事,各自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心繫母校,在臨沂大學喜迎八十華誕之際,在繁忙中從四面八方齊聚母校,如百川匯流,多處參觀母校,為母校今日取得的空前教育成就而欣喜,為母校煥發新貌而自豪,他們由衷抒懷,開動筆墨,筆端蘸滿感恩之情,為母校的四萬多名師生獻上了一場豐碩的藝術盛宴,這是向母校領導和老師們的一次彙報,也充分表達了作為臨大人的自豪感。

在座談會上老三屆同學朱全增、段邦毅、張作瑞、牛振江,每人向學校捐贈10萬元,臨沂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孫常生代表臨沂大學接受捐贈,並頒發證書。

歷史印記 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

“歷史印記·獻給母校的歌——臨沂大學美術學院老三屆作品彙報展”是一次特別的展覽,是老三屆的全體同學回報老師,向母校八十華誕敬獻藝術之歌、向時代獻禮的一個富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的活動。歷史印記,真情永恆;情景入夢,回憶無窮;感恩無限,筆墨薪傳;頌歌時代,心心相連 。(上官爵文 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