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不尋常之年,中國大市場魅力更顯

“困難再大,也要來上海參加第三屆進博會。”新西蘭乳企紐仕蘭全球研發經理Roy的話,說出了那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來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外商們共同心聲。

4日晚,“進博會3.0版”如約而至。這是繼9月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之後,中國舉辦的又一場線下重大國際經貿活動。這不僅再次顯現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有力有效,更將成為當前艱難尋求復甦的世界經濟亟需的正能量。

三年來,這個全球唯一以進口為主題的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不論是國際化、專業化,還是市場化水平,都有了進一步提升。比如,展區面積又擴大了近3萬平方米,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的平均展覽面積比上屆增加14%,其中數十家企業是進博會的“新朋友”。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尤為火爆,首次設立的公共衛生防疫專區擴展到規劃面積的6倍。同時,進博會官方還第一次引入直播帶貨,邀請中國最優秀的網絡營銷師助力,讓消費者可以雲逛進博會,買遍全球好物。

三年來,進博會的“用戶黏性”不斷提高,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70%。這不僅是因為往屆的參展讓這些企業收穫滿滿,更是因為他們在不尋常之年迫切想發掘中國市場機遇。

比如,法國食品企業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李健說,達能已經成為進博會的“忠實粉絲”。該公司在上屆進博會展示的近40款明星產品已經走上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同樣三次參展的法國歐萊雅集團今年將帶來一批“全球首發”產品,其中包括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對一定製化妝服務的人工智能美妝設備;美國GE醫療也帶來了當前最熱門的發熱門診解決方案……

不難看出,吸引這些國際企業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參加進博會的,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大市場。得益於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率先迎來經濟復甦和消費市場回暖,中國市場成為不少跨國企業財報上難得的亮點。

在西歐、北美、拉美以及亞太地區整體銷售均萎縮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歐萊雅集團在中國大陸銷售額同比增長20.8%。今年前9個月,巴西淡水河谷供應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和球團礦,佔到其全球銷量的65.6%;德國大眾集團在華汽車產量從二季度開始恢復增長,三季度在華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該集團在財報中寫道,中國是“推動汽車市場持續復甦的主要動力”……中國經濟在危機中展現出的強大韌性、中國消費市場的穩健復甦和增長潛力,讓越來越多的全球企業渴望深耕中國市場。

在這背後,是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努力。今年以來,中國兩次出臺穩外資新政策,發佈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增設3個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如今,這個擁有14億人口並且消費不斷升級的市場,正通過進博會這個平臺發出“迎五洲客,計天下利”的最強音。而這恰恰是當前正經歷灰暗時刻的世界經濟難以聽到、卻亟需聽到的聲音。

更令外商振奮的是,日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為下一個五年和2035遠景目標做出規劃,強調未來中國將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這樣的中國,自然是每一個跨國企業不可錯過的機遇,難怪有近百家企業已經預定了未來三屆進博會的展位……

(國際銳評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