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幹部難以晉升高層?那是忽略了這三點

有人做到了高層管理者層面,卻還是中層幹部,有人只是中層幹部,卻已邁進高層管理者階層。

為什麼有的人在公司做了幾年還只是一箇中層管理者,而有的人才加入企業一兩年便已經跨入高層管理者層次?有人說是能力差距,但是作為一個對企業發展起著關鍵性決策崗位,是能夠僅僅依靠個人能力就可以判斷的嗎?並且一個在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甚至十年的中層幹部真的拉不開其中的差距嗎?所以真正決定中層幹部到高層管理者的從來都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個人的格局與心態的問題。

中層幹部難以晉升高層?那是忽略了這三點


1. 多數中層心態還處在“打工者”層次

什麼叫“打工者心態”?即就是自己能夠得到多少的回報就做多少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上,將自己定位成一個“打工者”,那麼在工作期間就很容易出現拈輕怕重的狀況,同時在態度上消極被動甚至偷奸耍滑,遇到能少幹就少幹、總是想方設法的逃避責任,對臨時性的額外工作更是想方設法推脫。

相對地,對於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要求就是,需要樹立職場主人翁意識,將工作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讓自己能夠像老闆一樣從企業發展角度進行思考。

中層幹部難以晉升高層?那是忽略了這三點


2. 多數中層幹部的工作立場還處在“利己”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站在不同的立場,工作的立場狀態決定了自己的工作態度。

例如小武是一公司做樓盤開發的,之前在一線擔任項目經理,這對他來說,只需每天把控一下進度就可以了,但是他認為這個項目所有的方面都跟他有關,所以他每天除了關心項目的進度以外,會看項目中某一個環節是否出了什麼問題,及時去解決,對於開發商臨時的要求,他不管多晚,都會及時跟進溝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他的表現很快受到老闆的賞識,讓他做了新項目的總監,全面主持新項目的工作。而這就是工作態度立場對自己的工作影響。

中層幹部難以晉升高層?那是忽略了這三點


3. 多數中層的格局目光還處在“公司”階層

在職場中,所有企業對於高層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是:“站得高,要看得遠”。對於一個相同的問題,看得遠才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給公司長遠的發展帶來助力。

例如小梁與小丹在同一家企業培訓公司的兩個分公司負責人,他們在工作期間都有碰到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客戶已經決定培訓,但是卻在培訓期快到來之前臨時變卦說不需要培訓了,並且希望他們能夠全額退還課程報名費,但是小梁本就對客戶臨時變卦的情況很不喜,同時公司也有說明,臨時變卦的只能退還部分報名費,所以他在這一問題上一直都在與客戶斤斤計較著,甚至好幾次還與客戶起來衝突。

而小丹在面對此事時,一直都是從客戶角度給予幫助,先是表示公司有規定不能全額退還,在聽說了其公司財務困難,希望用這邊課程費解決問題時,就一直幫助客戶爭取得到全額退款,雖然最後並沒有成功,只退還了90%,但是卻也表示若是真的只差這一點,那麼我從私人角度給予幫助,所以雖然最後沒有將此事做得完美,卻也得到了客戶的深度認可。

最後小梁所在分公司因為小梁的工作態度很大程度的影響著手下的工作態度,所以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原有的老客戶流失越來越嚴重,直到現在已經處在了入不敷出的局面。而小丹所在的分公司卻越來越被客戶所認可,甚至許多人還介紹朋友到其企業選擇服務。

所以站得高,看得遠,許多時候我們都很在意眼前的蠅頭小利,卻忽略了其背後所帶來的影響與回報。

中層幹部難以晉升高層?那是忽略了這三點


最後總結:中層幹部與高層管理者最大的區別不是經驗與能力,而是需要能夠轉變自己心態、立場和格局。同時這也是中層幹部晉升高層管理的關鍵。經驗與能力才是前提。所以為什麼自己做了十幾年還只是一箇中層幹部?想想自己有從企業方面進行考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