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把群眾說的每件小事記在心上,用心為群眾做實事,群眾自然會記得你。”這是華巖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曉峰最常說的一句話。作為部隊轉業的“軍警”,王曉峰舍家忘我,紮根社區、調解矛盾,努力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獲得群眾認可“點贊”。警民魚水情,在他與群眾的關係中,演繹得淋漓盡致。


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勤下段 情繫百姓辦實事

2017年3月,王曉峰因工作調動來到華巖派出所任社區民警,服務中南村社區、西鐵社區,瞭解社區情況後,他壓力倍增。“這兩個社區都是老舊社區,戶數不多,但位置偏、面積大,人員構成複雜且流動性大,日常管理很有難度。”王曉峰介紹,由於老舊小區沒有物業,他不得不每家每戶去建立聯繫。


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為儘快熟悉情況,王曉峰每天都往社區跑。轄區內的租戶不主動辦居住證,他就挨著一家一家去敲門。有的人加班回來已是深夜,他便等到深夜;有人產生牴觸情緒,他就耐心地一遍遍解釋;去到居民家中,他每次都要強調消防和用電安全;一有空閒便跟老年人拉家常,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


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王曉峰總在中南村社區和西鐵社區兩頭跑,有時還在車上放了被子,晚上就睡在車上,社區看他實在太辛苦,便給他騰了一間屋,讓他空閒時可以多些休息,王曉峰很是樂意。過了一段時間,王曉峰晚上也不回去了,拿著手電筒到處巡邏,像在社區安了家,這可不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社區擔心我因為工作影響家庭和諧,還故意把房間堆滿雜物,督促我回家休息。”王曉峰無奈地笑道,“真沒他們想的那麼嚴重,我現在還跑得動,晚上巡邏能夠及時解決群眾的急事,家裡通過做思想工作,他們都能理解”。


善疏導 平凡小事暖人心

“我這個兒子怎麼辦啊,經常不出門,一出門就從外面撿垃圾回來。”一天,中南村社區志願者黃詩平遇見姜某的母親,瞭解到40幾歲的姜某性格暴躁、不好交流,一直沒找到工作,便建議為其申請低保。在入戶瞭解情況時,王曉峰陪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姜某家中。


開門後,姜某一直把自己關在臥室,對所有人都不理不睬。“他有時候脾氣很暴躁,我們在廚房煮飯發出一點響動都不得行,要吼我們。”說起自己的兒子,這位70多歲的母親直掉眼淚。王曉峰一邊安慰姜某的母親,一邊讓社區工作人員帶大家都出去散散步,他想和姜某單獨聊聊。


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耐心等待半小時後,姜某終於打開了臥室的門,看見姜某的狀態,王曉峰便察覺到姜某可能患有抑鬱症。“我們年齡都差不多,其實你的想法我很能理解……”經過王曉峰耐心的開導,姜某情緒稍微穩定了,王曉峰便與姜某互換了電話號碼,讓姜某有事情一定找他。


出來後,王曉峰特意去村裡和樓棟長提醒大家要多關心姜某:“平時在外面看到他,不要當沒看到哦,要打招呼,即使他不理人,我們也要笑嘻嘻的,要讓他感受到有人關心他。”一段時間後,王曉峰從社區瞭解到,姜某的情緒有轉變,家庭矛盾少了很多,他很是欣慰。


肯思考 “社區菜市”解民憂

中南村社區和西鐵社區老年人較多,有些人閒不住便在附近開荒、種菜。今年疫情期間,村子實行封閉式管理,不少老年人便挑著菜在村裡躲著賣,這一切都被王曉峰看在眼裡。“現在本來買菜就困難,既然村裡有這個資源,為什麼不發動群眾就在村裡買菜呢?”王曉峰靈機一動。


王曉峰:群眾之事無小事 紮根基層護平安


隨後,王曉峰便組織開荒的村民在村內擺攤買菜,將攤位間的距離拉開,每天對攤主做好體溫測量和場地控制。這個首創的“社區內部菜市場”不僅幫居民解決買菜問題,讓開荒的老年人增加了收入,還減小了人員流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此外,王曉峰還發動熱心群眾成立“防疫志願工作隊”,把社區工作人員、居民代表、樓棟長都組織起來,通過喇叭進行宣傳、阻止有人翻牆入村、控制人員流動等,在社區形成“人盡其力”的良好氛圍,提高了社區排查效果。


從警12年來,王曉峰幹過不少工作,但他最享受的還是和群眾在一起的時光。王曉峰笑著說:“社區民警就像一個‘大管家’,把群眾放在第一位,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大家安居樂業,開起門都敢睡覺,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