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遭到突擊搜查、學者竟被吊銷簽證,外交部敦促澳停止野蠻行徑

2020-09-10 06:03

王未來 李雪 劉彩玉 陳欣

【環球時報記者 王未來 李雪 劉彩玉 陳欣】扣押工作電腦,連記者孩子的電子玩具都拿走,迄今未給出合理解釋……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披露了澳大利亞情報人員對3家中國駐澳媒體的4名記者進行突擊搜查的更多細節。根據澳媒的跟進報道,這可能與澳議員莫斯爾曼被疑遭“中國滲透”有關。澳情報機構的重要依據是一個微信群,除了中國記者被搜查,群裡的兩名中國學者還被吊銷簽證。澳對“中國威脅”的臆想進入癲狂狀態,將不斷惡化的兩國關係帶向新低點。“中方要求澳方立即停止野蠻無理行徑,停止以任何藉口對在澳中方人員的騷擾、打壓,確保中國公民安全與合法權益,不要再做任何干擾兩國人文交流合作的事。”趙立堅9日告誡澳大利亞。

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媒體8日晚率先爆出中國記者遭澳方突擊搜查的消息。趙立堅9日介紹說,經向有關新聞單位瞭解,今年6月下旬,澳大利亞安全情報機構以可能違反澳大利亞“反外國干涉法”為由,對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和中新社駐澳大利亞4名記者進行突擊搜查和詢問,扣押了工作電腦、手機,甚至還包括記者的孩子用的兒童平板電腦和電子玩具等物品。

面對澳媒和其他西方媒體的追問,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SIO)和聯邦警察9日都拒絕評論。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也沒有回覆美國彭博社記者的置評請求。據瞭解,澳情報人員曾要求中方記者就此次搜查活動對外“保密”。趙立堅9日說,目前上述記者已經返回中國。但澳方迄今未就搜查中國記者給出合理解釋,也未向中國記者歸還全部被扣押物品。

中國記者遭澳方搜查發生在6月26日拂曉。《澳大利亞人報》報道說,同一天,澳聯邦特工對新南威爾士州工黨議員莫斯爾曼及其員工約翰·張的住所和辦公室進行了多次突擊搜查。這是ASIO調查的一部分,他們認為中國試圖滲透莫斯爾曼的辦公室以影響澳政治。悉尼廣播公司稱,莫斯爾曼被指在公開言論中“過分稱讚”中國政府。他的一些“爭議性”言論包括呼籲全球要有新的領導力量,稱讚中國封城以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批評“反外國干涉法”等。

《悉尼先驅晨報》稱,這是與“反外國干涉法”有關的首次突擊搜查。可以證實,在莫斯爾曼被搜查的當天,至少一名在澳中國記者遭到ASIO問話。該報說,莫斯爾曼的言論通過微信群傳播,中國記者是該群的成員。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9日刊發獨家報道說,在這項前所未有的“反外國干涉”調查中,兩名在澳中國記者和兩名學者被捲入其中,皆因他們是這一微信群的成員。近期,澳內政部以ASIO認為他們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吊銷這兩名資深學者——陳弘和李建軍的簽證。

陳弘是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他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簽證被吊銷令人感到難以置信地震驚且非常失望。一開始收到通知郵件時,他甚至以為是一封詐騙郵件。“這是對我與澳大利亞關係的嚴重錯誤的判斷。”至於微信群,陳弘說,這就是一個分享趣事、照片或者報紙文章的地方,聲稱微信群被用作施加影響的手段簡直荒謬。而且微信群的一切都是公開可查的。他和莫斯爾曼、約翰·張的友誼完全正大光明。

另一名學者李建軍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被吊銷簽證之前正在西悉尼大學進修。在回應吊銷簽證一事時,西悉尼大學發言人說:“作為中國的澳大利亞問題學者,他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

事實上,對於被澳情報部門當作“把柄”的微信群,莫斯爾曼此前在接受ABC採訪時澄清過:這個微信群約有7人——兩名中國學者、幾名記者、莫斯爾曼的一個朋友以及約翰·張,只是一個友好的閒聊群。但它被歪曲了,“沒有什麼險惡的東西,卻被說得鬼鬼祟祟”。   

澳記者:中方禮貌地問了一些問題

ABC稱,中國記者遭搜查、學者被吊銷簽證激起中方憤怒回應。在接受中國警方調查後,ABC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駐華記者博圖斯、史密斯8日回到悉尼。9日在被問到中方披露記者遭澳方搜查,是否與此事有關聯時,趙立堅說:“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兩名澳記者回國遵循的是澳駐華使館的“強烈建議”,而他們接受調查是因中方有關部門正在辦理一起案件,需要進行調查詢問。然而,澳媒9日熱炒此事,稱二人離開後,出現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首次沒有澳記者常駐中國的情況,並援引“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數據說,今年至少已有19名外國記者被迫離開中國。

博圖斯和史密斯顯然也不會放過當主角的機會。他們8日都發表長篇文章,講述自己如何在準備返回澳大利亞時,接到中國警方要求配合調查的通知。他們極力渲染“一切就像間諜電影中的場景”,稱擔心自己“在中國被消失”。這些恐懼都建立在兩名記者認為中國警察“經常秘密拘留,不允許請律師”等荒謬偏見上。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有關接受中國有關部門調查的描述中,他們事實上佐證了“中方嚴格依法辦事”的說法。史密斯說,中方人員禮貌地問了他一些常規問題,並問他是否認識成蕾。談話持續一個小時,結束後他就自由地離開了。博圖斯稱,警方出示了身份證明,告知他涉及一起案件,並於第二天對他進行了問詢。問詢的重點是有關澳籍人員成蕾的國家安全調查。中國警方在問詢記錄中對談話做了“簡略、精準的描述”。

“問題發生的時機不能更糟了”

悉尼大學教授詹姆斯·柯倫9日對悉尼廣播公司說,在貿易緊張局勢、澳大利亞對外國干涉的擔憂以及要求對疫情進行獨立調查的情況下,澳中關係似乎陷入相互指責和不信任的惡性循環。該大學高級講師大衛·布羅菲一針見血地指出,澳大利亞安全機構顯然對澳中關係走向有相當大影響。“他們採取此種行動,然後引發中國可預見的回應,這成為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的動力。”   

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方銀表示,澳方這次突擊搜查中方記者打破慣例和底線,影響十分惡劣。這不但開了個壞頭,也向澳國內和美國等發出信號:這樣的事可以做。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些澳議員呼籲報復中國國有媒體機構。澳參議員雷克斯·帕特里克聲稱,如果澳記者無法再在中國安全地從事報道工作,那麼澳大利亞似乎不應容忍中共的主要宣傳媒體存在。但澳《時代報》9日說,莫里森政府正在尋求避免“以牙還牙”的危險遊戲。

《澳大利亞人報》評論稱,記者事件引發對於澳中貿易長期健康發展的重大疑慮。最近幾個月,澳對華高達10億澳元的肉類出口中,約有25%已受到中國對澳5個屠宰場臨時禁令的打擊。“農民和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供應鏈的確定性,”澳大利亞肉類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哈欽森說,“問題發生的時機不能更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