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1950年,美國《生活》雜誌的攝影記者戴維.道格拉斯.鄧肯在朝鮮戰場上拍攝出了戰地攝影系列報道《這就是戰爭》,引起了美國國內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轟動。儘管朝鮮戰爭並沒有以美國人所預期的結果而告終,但鄧肯卻因這場戰爭獲得了令同行矚目的成就。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鄧肯的成功在於“傳達出了戰爭參與者的心靈”。他在跟隨美軍部隊的撤退的途中,曾問一名受了傷的美軍士兵:

“假如現在是聖誕節,而我是上帝,那麼你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呢?”

那名士兵琢磨了好一會兒,然後抬起頭說:“給我明天吧!”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三所裡阻擊戰

113師奉命前往三所裡堵截敵軍後撤

1950年11月28日,是朝鮮戰爭激戰以來最為關鍵的一天。在廣闊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雙方縱橫穿插,進退交錯,而此時,志願軍第38軍113師也與總部失去了聯繫。

正當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和第38軍軍長梁興初在各自的指揮部裡都在為“失蹤”的113師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這支深入敵後的部隊已經行進到大同江邊,離目的地三所裡還有30多里。

一到白天,“聯合國軍”的飛機就開始在上空不斷盤旋。自從進入朝鮮作戰以來,完全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面對“聯合國軍”空中飛機的威脅,一直都是採取“黑天行動,白天隱蔽”的策略。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三所裡地區駐紮有敵人的一個保安連,志願軍113師2營前衛連向他們展開攻擊。僅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解決了戰鬥,順利的佔領三所裡北山,並控制住有利地形,構築防禦工事。

南下撤退和北來增援的敵軍先頭部隊也已經抵達三所裡,被志願軍113師338團的前衛部隊阻攔在公路上。後面的志願軍戰士聽說前面阻攔住了對手,便立刻加快行軍速度,甚至扔下了口糧袋子等礙事的物品,一些戰士邊跑邊吐血,然後一頭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能夠站起來。

在邊打邊行軍的情況下,志願軍113師以一夜行軍145華里的速度,最終在11月28日早上7點鐘,比敵軍早5分鐘搶佔有利陣地,死死封鎖了三所裡的閘門。

伴隨著清晨初升的太陽,第38軍指揮部接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好消息:“113師已經於7時抵達三所裡”。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佔領三所裡,封鎖敵軍後撤之路

在公路上阻擋敵人的前衛部隊338團也安全抵達三所裡後,沉悶了一夜的志願軍司令部歡騰了,一直緊繃著臉的彭德懷終於露出了笑容,他立即發報給113師:

“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堵住經過三所裡的南逃之敵。”

志願軍113師志願軍制定的作戰方案是:

“迂迴穿插,正面突擊,在清川江南北殲滅美國第9軍。”

三所裡恰好是扼守德川通往宿川的交通要道上,如果把三所裡堅守住,軍長約翰·庫爾特所率領的美軍第9軍的後路也就被堵死了。

志願軍秘密抄了美軍撤退的後路,立即震驚了整個西線戰場。對於激戰中的軍隊來說,因撤退後路被斷而引起的恐慌,絕不亞於彈盡糧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西線戰場“聯合國軍”總指揮沃克立即將之前的總攻勢部署轉變為撤退,但此時,“聯合國軍”想要在戰場上全身而退,就要先過了志願軍第38軍這一關。

沃克命令正在價川的美軍預備隊第一騎兵師5團北上增援,前來打開被志願軍佔領的三所裡後撤的通道。第一騎兵師在美軍序列裡是一支以自身傳統而名聲顯赫的部隊,有著“華盛頓開國元勳師”之稱。儘管該部隊早已全部實現機械化,但依然保留著“騎兵”的稱號。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中國人民志願軍

三所裡阻擊戰打響

11月28日上午10時,彭德懷命令志願軍西線部隊:

“根據毛主席的指令,切斷敵人退路,分割包圍,完成殲滅西線美軍4個師以及英軍第27旅的任務。”

此時,向南撤退的美軍機械部隊已經向三所裡的閘口處開來,而美軍北上接應的第一騎兵師5團也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兩者相距僅有一公里。志願軍第38軍一個多師的兵力被夾在了這短短的一公里之間,頭頂上空有美軍的飛機轟炸,地面上有敵人上百輛的坦克,一場激戰就此打響,史稱“三所裡阻擊戰”

美軍憑藉著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地面裝備和空中火力,在美國士兵發起衝鋒前,就已把要攻擊的志願軍佔領的三所裡陣地炸得搖搖晃晃。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而志願軍只用十幾門迫擊炮,幾百挺機關槍,幾千支步槍和刺刀,要同美軍的數十架飛機,數百輛坦克,上千門大炮展開決鬥。許多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戰士回憶起那段親身經歷時,都會說:

“朝鮮戰爭才是一場真正的現代化戰爭,雙方完全不對等,在美軍鋪天蓋地的火網下,上去一個連,半個小時就可能打光了,比淮海戰役可殘酷多了。”

首當其衝的志願軍113師338團進行的是兩面作戰,南退的美軍打不過去,北援的第一騎兵師也攻不過來。三所裡陣地的南北閘門相隔雖然僅有上千米的距離,但就是讓美軍可望而不可及。美國著名作家約翰託蘭在《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

“截止到28日拂曉,後撤的(美)步兵2師全被壓縮在一條公路上,引起令人恐慌的道路堵塞,該師的兩個團近乎被全殲,只有保羅.弗里曼的第23步兵團仍在負隅頑抗。”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隨著美軍的進攻規模不斷升級,志願軍的傷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而就在上午10時左右,彭德懷簽署戰場通報,告知志願軍西線各軍“德川以北的美軍主力各師已開始向南撤退”的同時,“聯合國軍”從順川方向又調來大批北上的增援部隊。

被迫進行南北兩面作戰的志願軍113師形勢變得更加危急,一旦三所裡陣地被敵軍衝破,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減輕部隊承受的雙面作戰壓力,113師副師長劉海清下令:

“炸掉敵軍北上增援的唯一通道——大同江橋,集中力量對付南撤的敵人。”

在對手眼看就要攻上三所裡陣地的危急關頭,志願軍僅有的預備隊337團也被迫投入了戰場反擊,終於又奪回了三所裡陣地。戰鬥一直持續到了下午天快黑下來的17點左右,美軍的坦克和士兵陸續後撤,雙方的槍炮聲才漸漸停止了。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志願軍戰士

美軍久攻不破三所裡,轉道龍源裡

槍炮聲雖然停止了,志願軍戰士也都昏睡了過去。但看到美軍的部隊和坦克向後撤退,沉浸在戰場上寂靜夜色中的113師指揮員們的心裡卻沒了底。

“既然雙方都知道三所裡是撤退的必經之路,為什麼不見敵人大部隊的蹤影?若是敵人找到了另外的撤退出口,那麼113師連夜急行軍趕到三所裡阻擊敵人的計劃,就白費了。”

就在這時,113師收到了第38軍指揮部的來電:“分兵龍泉裡”,這個消息讓113師指揮員們徹底懵圈了。龍泉裡在三所裡的北邊,正在南撤的“聯合國軍”絕不可能調頭向北後撒。於是,他們猜測,指揮部所提到的“龍泉裡”極有可能是“龍源裡”這個位置。

但根據作戰地圖上的標註,位於三所裡西面的龍源裡並沒有像樣的公路,除了一條鐵路外,只有一條南北方向、且根本無法通過機械化部隊的鄉間小路。113師立即召開會議:

“將113師預備隊337團立刻派往龍源里布防,師指揮所他同時向那裡轉移,三所裡陣地留下一個營的兵力防守。”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這個建議有人提出了反對,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把當時手中唯一掌握的機動力量337團貿然派到龍源裡,萬一對龍源裡的猜測只是一個誤判,那力量薄弱的三所裡必然會落入敵人的手中。

經過一番探討,最終決定“不給敵人一絲突圍的機會”,113師立即調整部署,預備隊337團火速起兵,這些志願軍戰士帶著極度的睏意,連夜趕往龍源里布防。

身在北京的毛澤東在深夜12點左右再次給志願軍司令部發來電報:

“此次是我軍大軍殲敵,根本解決朝鮮問題的極好時機。西線爭取殲滅5個美、英師以及4個南朝鮮師,東線爭取殲滅2個美國師及1個南朝鮮師是完全可能的。(部分)”

由此可見,毛澤東希望通過這一仗,想把朝鮮半島上的敵人幾乎一掃而光。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114師馳援龍源裡,在興龍里遇敵

果不其然,正如彭德懷所判斷的那樣,西線各路敵軍在29日全線退卻,其中軍隅裡、價川地區的美國第9軍正分別從三所裡、龍源裡向順川方向突圍,同時位於順川的美軍騎兵第1師和位於平壤的英軍第29旅正北上接應。彭德懷下令:

“各路部隊都要乘勢迅速發展突擊,實現戰役目的。其中特別指示第38軍的主力應迅速向113師靠攏,堅決堵住南逃北援之敵。”

第38軍軍長梁興初接到了彭德懷的電報,

  • 高興的是:113師的部隊分兵堵住了一個可能使戰役計劃功虧一簣的漏洞——龍源裡。
  • 擔憂的是:本來力量就單薄的孤軍113師,要分別防守三所裡和龍源裡。

由於114師的電臺壞掉,梁興初反覆向114師發出“前去增援龍源裡113師”的電報,但都得不到回覆。

此時,在114師指揮作戰的副軍長江擁輝由於無法聯繫到指揮部,急得滿頭大汗。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按照原定計劃摸索著向價川方向行軍。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志願軍戰士

當114師攻佔了進軍價川北面的屏障陽站之後,準備繼續向軍隅裡前進時,剛被修好的故障電臺一開機立刻收到第38軍指揮部的緊急指示:

“114師丟開當面之敵,火速向正在三所裡和龍源裡苦苦支撐的113師靠攏。”

正是由於這份晚接收了10個小時的命令,在緊急馳援龍源裡的途中,114師恰巧遇到了“在龍源裡受到志願軍113師阻擊的敵人,有一部分又轉向了西邊的興龍里進行突圍”,114師在興龍里的對敵阻擊戰,讓南撤的美軍感到非常意外。

經過一夜急行軍抵達到龍源裡的志願軍113師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地形與作戰地圖上標註的完全不一樣,這裡有比三所裡還寬的公路,而且北通價川、軍隅裡;南通順川、平壤,在它的北面有一條公路與三所裡相連。因此,在三所裡受阻的“聯合國軍”不僅可以轉道這裡,而且從清川江南撤的“聯合國軍”也可以從這裡全身而退。

抗美援朝三所裡阻擊戰:美軍撤退路線被堵,久攻不破,轉道龍源裡

抗美援朝紀念碑

寫在最後

孤軍深入敵後的113師在經過連續的行軍作戰,以僅有兩個團的兵力分兵三所裡和龍源裡堵截敵軍後撤的道路,彭德懷為對手苦心設計的大口袋也終於可以封口。

此時的戰場南北延伸線有30多公里長,被圍住的聯軍多達6個師旅,人數不下四五萬人。而志願軍第38軍眼下實際投入阻敵戰場的戰鬥人員不過2.5萬人,他們非常明白自己所面臨的處境,向指揮部發報時說:

“為了整個戰役的勝利,我們準備付出最大的代價。”

113師副師長劉海清在檢查完各部隊的防禦部署後,看著對手即將出現的遠方說:“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