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你談談生死

我不知道假如不是從事跟醫學有關的職業,我是否還會這樣對死亡有著特別的感知。或者應該還是會的,因為死就在揉在生活裡,它不罕有。

外面的陽光溫暖著整個城市,鄰居的三十六歲女兒昨日死去,不知名的癌症帶走了她,賣掉房子換來的治療沒有留住她的生命,喪事樂隊的敲敲打打裡,她的一生就畫上了句號,過些時日除了家人,就不會再被人記起,在這個世界上消除掉最後的印跡。

也許文章是給活人看的,而世間存在的事也都只是對於活著的人才有意義,所以過多的談論死亡不是一件很合適的事。非得在陽光的日子裡扯一片陰雲,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不快樂,這不是討巧的行為,我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只是活與死之間並不像一個開關,咔嗒一下,就迅速的徹底分開了。

出生就是奔向死亡,你說這太悲觀,因為這一生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足夠長久了,而且家族及新生生命的傳續似乎讓死亡變的微不足道,美好生活確也在鋪展。

我上班經過地鐵口那一塊的時候,都會仰望那排樓房,地段繁華,建築高端,我一直以為住在那裡面的人一定會很幸福。這種感覺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我某一次真正的走進那個小區,到居民家裡去做調查,才發現事情不是那樣,那個退休的男人骨癌已多處轉移,手術過,化療過,聽老夫妻的話語,子女也沒什麼時間經常來探望,所以要尋求幫助。那是一種無力感,生命的氣息在這所房子裡在悄無聲息地逃逸出去。客廳裡那株吊蘭長得特別的大,從北窗望下去,地鐵口人來人往,拿著奶茶邊走邊喝依偎而行的時尚情侶,戴著耳機提著公文包的白領,川流不息的車子,外面是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而屋內的這個世界卻在沉淪消亡,僅僅只是隔著一扇玻璃窗。

應該說任何一個擁有溫情或者被愛的人都不應該對生活及死亡沮喪,可是對於死亡本身而言,那是徹底的告別式,未完成的永遠不會再有繼續,不捨的、記掛的,從此只能是以活人的方式去做些事情,或紀念、或尋求安慰。

今天,我想和你談談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