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作者:原廣州亞組委慶典文化活動部火炬傳遞領域 張揚


  “Nikki,期待你來講一段亞運故事,最近有時間嗎?10年了……”

  “哦對哦!時光一晃已就10年了!好!等著……”

  撓頭的“副經理”與黃種人、多語言的小個子

  我與廣州亞運結緣是在2006年,那時我才走出大學校園1年,時值廣州市申亞成功,市政府計劃公開招聘一批人員,派往第15屆亞運會的主辦城市多哈進行3個月的在職學習。我就這麼過五關斬六將,和另外20名年輕的小夥伴們,一起開啟了與亞運那一段深深的情緣。

  我在多哈亞組委的工作崗位是場館人力資源副經理,負責鐵人三項、自行車公路賽等幾個戶外項目的場館人力管理。當我接到這項offer的時候也著實撓頭,這不僅是與自己的專業毫不相關,而且還安上了一個“副經理”的頭銜,所幸進入狀態後找到工作的訣竅,運用自己黃種人、多語言、小個子的特徵優勢,在這個50餘人的場館內周旋著,每天負責不同崗位人員的簽到、請假、臨時調配、考核與後勤服務工作。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多哈亞運會鐵人三項的比賽現場。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我(中)與我部門的志願者。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我與人力資源部總監、副總監和同事合影。

  拖著疲累的身軀,帶著滿滿的收穫,我與我的工作夥伴們順利返回廣州,對每個領域的經驗進行總結,形成了《多哈亞運觀察員文檔》;再後來,又結合廣州市的實際情況,我們都參與到了《廣州亞運總體計劃》的工作當中去,以上便是我們為亞運工作交的第一份答卷。真心感謝亞組委的領導給予的機會,讓我們躍身成為廣州亞運籌辦史上一顆顆“小塊頭、大能量”的螺絲釘!

  幾易部門,數遷場地,一路歡聲與感動

  從多哈亞運回來後,我先後經歷了在宣傳部門、慶典與文化活動部的工作,參與了廣州亞運會籌備的多項重要工作,當中包括:吉祥物的徵集與對外公佈、亞運歌曲的徵集與對外公佈、火炬手選拔方案的調研與最終確定、火炬傳遞路線的調研與多次向OCA組織(亞奧理事會)的現場陳述工作等等。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我與同事們參加亞運歌曲入圍公佈的工作現場。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我與同事們參與火炬傳遞主題與路線調研會現場。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向OCA(亞奧理事會)彙報廣州亞運慶典文化活動計劃大綱。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廣州亞運開、閉幕式創意和製作團隊成立儀式現場。

  與廣州亞運的那份難捨情感,來源於籌辦期間與領導們、同事們一起打拼的點點滴滴,從2006年伊始只有數十人的工作團隊,再到2010年賽事期間數千人參與其中的盛況,以至於辦公場地需要從發展中心搬到大學城再回到亞體中心,數次搬遷才能滿足擴容的需求。籌辦數年間,雖然工作壓力極大,但也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亞組委不同於一般的行政事業單位,辦事更加靈活,沒有條條框框,層級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地暢通無阻,一切以工作效率為上,以至於有的時候,市領導在組委會的辦公室,我們也能敲門即進,面紅耳赤又無所畏懼。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參加2008年亞組委總結表彰大會演出活動。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2008年亞組委總結表彰大會上部門合影。

  如果問我哪件事情最使我感動,那其實是一件小事情:在北京聖火採集儀式即將開始前,我提前駐紮北京,負責協調北京飯店的後勤保障工作,每一天都有超級多的文件要打印,但是幾乎所有的文件都在晚上才能最終確認,把文件打印出來也費時許久,後來有一天,接到任務時已經是接近夜裡12點了,酒店商務室的人晚上9點就下班了,找不到人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打了緊急聯繫電話,電話那頭的女孩二話不說趕過來給我們開門了,直到凌晨2點,女孩全程陪著我打印。在離開北京的那天,我專程跑過去給她送了一個小紀念品,一個五羊掛件,那時我才知道,她是一名來自廣東的準媽媽,已懷孕正好三個月,肚子已經微微隆起。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亞運聖火採集儀式現場。

  最親近老百姓的亞運火炬傳遞

  在2008年,我分配到火炬傳遞領域工作(下屬於慶典文化活動部門)。火炬傳遞項目是一項最特殊的賽前活動,它更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徵,是現代文明的標誌!現在想起來,當初選擇火炬傳遞,有一些私心是想借著火炬傳遞的機會飽覽亞洲風貌。然而,火炬傳遞項目畢竟茲事體大,如何計劃它的傳遞範圍與路線更多的考慮層面是出自於整個國家當下的考慮與衡量,而且組委會在火炬傳遞之前,已經開創了一系列亞運推廣的新模式(例如:開展“亞洲之路”宣傳推廣活動,沿海上、陸上絲綢之路走訪了亞洲37個國家與地區,舉辦“亞運中國行”活動等等),國家體育總局也建議汲取、借鑑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的經驗。於是,我們的火炬傳遞最終並沒有往境外走。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路線(在世界新聞媒體大會上公佈)。

  但是,我卻想說,廣州亞運的火炬傳遞是最親近老百姓的!無論是在亞運會或者亞殘運會最終公佈的火炬手選拔方案中,我們都設置了硬性條款:其中“維護火炬手選拔的嚴肅性和純潔性,防止過度商業化”和“在本行業、本地區做出突出成績,或自身經歷對於他人有教育和激勵意義”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突出的。亞運會火炬傳遞最終選出了2010名火炬手,亞殘運會是660名,當中不乏各行業的勞模、標兵,但也有平凡卻偉大的志願者代表,更有身殘志堅、一直都堅持在工作崗位的殘疾人代表們。他們手執火炬,把聖火的榮光帶到城市的標誌性景點去,有的還帶到了他們平時的生活、工作場所中,意義重大。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我與火炬手合影。

  參與廣州亞運的全程工作是我一生當中難以抹滅的記憶,那是能夠照亮我一輩子的榮光,我也因此與廣州城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裡安家立業,落葉生根。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圖為運行階段的火炬傳遞團隊。

  我想,再也沒有什麼工作能讓一個人一輩子摸過那麼多的火炬了吧?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廣州亞運十週年”回顧專訪(6):這火炬,點燃我不一樣的人生

  汕頭亞青火炬傳遞時,別忘了那一碗功夫茶

  繼廣州“申亞”及成功舉辦亞運會後,汕頭“申亞”也成功了,汕頭亞青會將於2021年舉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汕頭人,真心懷揣著對汕頭亞青會的種種美好的期待。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衷心期待從今往後,汕頭青年人畢業後不再兩難,既能“出走發展”,也能“留汕待著”;歷史上的“Swatow”又能再次徹響世界;老百姓都是2021汕頭亞青會的東家,城市進步了,老百姓的觀念也會更新迭代,城市與老百姓都能實實在在享受到亞青會帶來的好處,真好!如果可以的話,火炬傳遞時一定要讓功夫茶登臺露相!

  作者簡介:

  張揚,原廣州亞組委慶典文化活動部火炬傳遞領域項目副主管。現從事教育諮詢工作。

  (注: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自南粵古驛道網,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