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史蒂芬,我希望你剛才的眼淚不是假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我希望你是真心的想要平分獎金。”

“我是真心想要平分獎金,5萬鎊,這數字已經很嚇人了,只要能分到5萬鎊我就很滿足了。”

“你會選擇平分嗎?”

“如果我選了全拿,我一定會被所有觀眾唾棄。”

“我也絕對不會,如果我選了全拿,所有認識我的人都會看不起我。”

結果:莎拉選擇“全拿”,而史蒂芬是“平分”。莎拉獲得了10萬英鎊的獎金,而史蒂芬抱憾出局,一分錢都沒拿到。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金球》節目片段:莎拉獲得10萬英鎊的獎金)

這是英國的一檔益智節目《金球》其中的一個片段。這個節目,是一場對於承諾、信任以及貪婪的終極考驗,在金錢的誘惑下,很多選手都會因為私心而選擇“背叛”對方。是不是聽起來很刺激?尤其到了遊戲的最後關頭時,那簡直就是一場“心理大戰”。

這個遊戲的玩法是這樣的:一開始有4名選手,經過多輪對人性的考驗和互相角力之後,到最後只剩2名選手,和一大筆的獎金。這時候主持人會給每個人兩個金球,裡面寫著“平分”與“全拿”,意思就是,你可以選擇把獎金與對手“平分”,或者自己“全拿”。他們每個人最後必須在平分和全拿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

不過在做選擇之前,主持人會給一點時間讓雙方“溝通”。在這段時間裡,大部分選手都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的人品,然後爭取對方的信任,引導對方選擇“平分”。

根據兩人的決策,結果會出現以下這三種情況:

1、 一人選擇“平分”,另一人選擇“全拿”,獎金歸“全拿”所有;

2、 一人選擇“平分”,另一人也選擇“平分”,獎金則兩人平分;

3、 一人選擇“全拿”,另一人也選擇“全拿”,獎金將歸還節目。

雖然在這場遊戲裡,雙方都想讓對方選擇“平分”,然後自己選擇“全拿”,但結果總會出乎大家的意料。這也是這個節目的精彩的地方。

囚徒困境——博弈的經典案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這個節目其實是引用 “囚徒困境”的模式打造出來的。

“囚徒困境”大概講的是: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彼此不能互相溝通。

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警察又缺乏足夠的證據,每人只需坐一年牢;

假如一人揭發,而另一個人不說,那麼揭發者即可立功獲得自由,不說的人因為不合作就要坐牢十年;

但如果兩人都互相揭發的話,由於證據確鑿,兩個人都要坐牢八年。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很多時候,由於囚徒無法完全信任對方,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他們互相揭發,而不是共同沉默。

“囚徒困境”在博弈裡面是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案例,反映的是,個人的最佳選擇並非團體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說,看似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但從整體上來看,這個決策並非是最好的,有可能是最壞的。

現實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有很多,在我們進行投資的時候,同樣也會遇到。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些投資者,在不瞭解基金的情況下,盲目跟風,購買了波動性較大的偏股型基金,結果一時被套。看著賬面上的虧損,便擔心接下來會不會往更壞的方面發展。於是,心一橫,就把被套的基金割肉減倉。

在他們看來,及時割肉貌似是當前對自己最好的決策了。

但同時,因為也有很多人抱著同樣的想法,進行了割肉,繼而賣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會向市場傳達“這個基金不行了”的信號,這樣一來,恐慌甚至會傳導到其他的基金上,然後帶動市場的進一步下跌。如此,便形成了基民之間惡性循環的割肉和砸盤,俗稱“踩踏”。

但如果散戶們不選擇割肉清倉,而是採取“裝死不動”的策略,那麼就不會造成連連下跌。不過,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因為自己瞭解自己所投的基金,而不是盲目跟風,所以有信心等待之後的解套獲利,從而跳出困境實現利益最大化。

當然,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巴菲特曾經說過:“耐心是投資成功的關鍵要素。那些明白市場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顧問的人,長期而言投資將會做得更好。”

我們會陷入“囚徒困境”之中,往往是因為自己缺乏多方面的考慮,而且因為我們掌握的資源和信息有限,沒辦法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看問題。

跳出困境,要看清整體局勢

要想跳出“囚徒困境”做最優決策,首先要先了解影響整體格局的因素。

就拿投資來說,背後常常是有宏觀層面的推動力影響。比如利率的調整,這些宏觀行為就直接影響到股票、債券等等資產的價格波動。

特別在我們中國,市場是在政府強力指導下運行的,所以政府決策對市場的影響力很大。比如國家現在嚴控金融系統性風險,理財產品紛紛不能承諾保本,P2P也因此暴露出了問題。所以,宏觀大背景的趨向,會給我們在投資市場裡的博弈格局帶來衝擊和影響。

因此,儘管我們有時可以把眼前的格局處理得很好,但如果我們不能把這些外部比較大的因素看清楚,就不見得能笑到最後,甚至到很可能會出現翻盤的局面。

除了這些外部的因素,還有內部因素。

比如說,基金下跌之後,你要思考除了你之外的其他人,會採取怎樣的手段和策略?然後可能會導致整個市場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對於這個,就要了解一下金融行為學。散戶們往往缺乏真正完整的信息,拿到的往往是加工過的,或許已經是翻了“好幾手”的信息,這裡面可能就暗含“陷阱”。

而且,大部分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又是不太理性的,比如過度自信,這樣就會造成認知偏差。他們這些不完全正確與理性的決策,就會對你的投資產生不利的影響。

所以,要看清楚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東西,進而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對一個人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是非常吃力的,畢竟不是自己專業的,更多的時候是“有心無力”。而且,每天除了工作,還要陪伴家人,聯絡朋友,根本沒有很多的時間用來研究金融市場。

所以說,在這個高度競爭的投資市場當中,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是更明智的選擇,比如投資基金而不是股票。你還可以藉助專業的工具,比如我們的懶人投資神器“譜藍”,它是人工智能與資管團隊的完美結合,讓你可以更輕鬆的投資基金,獲得本來就為數不多的盈利機會。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本公號原創內容版權歸理財巴士所有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

微信公眾號:LicaiBUS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投資決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文章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