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赫山: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春耕生產提質增效

益陽赫山: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春耕生產提質增效

赫山高標準農田鳥瞰。

紅網時刻益陽4月17日訊(通訊員 李琳)穀雨將至,益陽市赫山區的早稻播種、插秧已近尾聲。2019年,赫山共建設高標準農田5.2萬畝,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復工延遲了近1個月,但主體工程仍保質保量在3月底全部完工,目前僅剩部分配套誘蛾燈安裝工作和綠化工作還在繼續,預計4月底可全面完工,赫山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的高明光介紹道。

近年來,赫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區、鄉、村幹部層層抓”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結合糧食生產、產業發展、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工程,項目區均成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示範樣板區。

在歐江岔鎮八甲嶺村,益陽市萬畝糧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陳豔飛高興地說:“過去,我們村近6000畝農田由於設施不全、灌排不暢,加之南方夏季,通常久雨後便是高溫乾旱,極易旱澇受災,農作物產量很低,種植早稻效益不佳。通過2019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如今村裡路、橋、渠、閘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小丘塊農田都整合變大,便於農業機械作業,我去年只流轉承包了1000畝農田,今年流轉承包了3000畝,全部種植雙季稻,我有信心畝產可以翻番!”

在建設中,所有項目區堅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的原則,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全部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劃分地塊、統一植樹造林,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條塊雜亂、灌排設施不配套等問題,中低產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保障了糧食安全、實現了“藏糧於地”。近年來,全區土地流轉面積逐年上升,2019年年底流轉耕地超過40萬畝,有效促進了小農戶分散經營向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轉變。

自2011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來,赫山區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6.87萬畝,其中包括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78萬畝。項目區均實現糧食產能顯著增加,防災能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顯著優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耕地畝均增產10%—15%,農業生產成本降低15%,地力水平提升至少一個等級,畝均增收200元,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如今,走在赫山的鄉間,幾乎處處都能看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農田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