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人士不要驚詫


原創 船山先生 獻計 1周前

曾經的北京昌平,政@法大學那邊路上有家羊肉串,那邊的羊肉串特別的香,拉麵都是圓的粗的,還放很多的麻油,吃起來特別帶勁。


記得昌平南關很多擺攤的,有賣小吃的,也有賣那些核桃古玩的,知道都不一定是真的,很多人還在買。晚上大排檔,喝上十瓶啤酒,扇貝粉絲香氣噴噴,買個東坡肘子,那是一個愜意。


老北京的四合院,北海那邊的,院子裡搭建一個石頭堆的房子,是真的石頭堆的,除了頂不是石頭的,其他都是石頭的,租金500塊。


其實,2005年,我們常去看法國友誼展的,晚上,有時候就去北大的保齡球館玩。


那時候,清河的房子租金1000塊,被子一床買回來就100多,晚上很晚了還有擺攤的,賣的都是布料什麼的。還有就是夏天賣西瓜的。


記得有次去故宮,一個賣東西的小販,女阿姨,追了我們兩公里,我們都揹著包,實在扛不住人家的熱情,買了一堆沒什麼用的銅牌。


香山都有賣工藝品的,看到一把工藝劍特別漂亮,想買的。後來,實在沒辦法拿回去,就沒買。這些旅遊的地方,賣的最多的感覺就是葫蘆絲。

長城上賣東西特別貴。居庸關和明長城還強點。居庸關有很多人是自己爬上去的,那時候人真野。


還有鳳凰山莊,也有很多擺攤的,很多竹製品。想起來,風景比較不錯的地方,現在可能都開發地產了。


有次,去了距離保定很近的王什麼堡,口袋沒錢了,只有5塊錢。買了個彩票,賺了幾百塊錢,順便買了雪糕,坐車回學校了。那邊,路邊有賣冰棍的,也有賣光盤的,還有賣電視天線的,又遇到賣葫蘆絲的了。印象深刻的是,那邊有個賣餅的,做的真的牛,擺攤的人都排隊。


有次,陪同學去買吉他,路上,經過北海那邊,衚衕裡都是賣工藝品的,一些水晶的,一塊最差的發晶都要50塊。橋上,還有賣地瓜燒的,老北京的烤地瓜的,還有什麼琉璃什麼的,都幾千塊錢,你說能賣的出去嗎?


類似,昌平大街上有賣涼皮的,也有賣肉夾饃的,還有賣烤玉米的,還有賣臭豆腐的,其他的有賣皮帶的,有賣打口帶的,有賣打火機的,還有賣首飾項鍊的,還有賣外國煙的,還有賣郵票的,還有賣電話卡的,某某成功學的,這個大師那個精英的。


感覺,當年沒有什麼中介的感覺。也沒那些多專賣店,電子商務就只有淘寶。


銀座後邊很多的飯店,很精緻的。記得導師帶我們吃飯,一壺西瓜汁吃了800多塊。


北京SOHU,那邊是人不多的,引某傳媒還是幾間辦公室,後邊有民房,租金1500塊。


通州,那時候別墅300萬以內,白天商販也不多,晚上就沒什麼人了。物資學院那邊都是賣書的。


要說,買書還要去海淀的書城,人山人海的。


北京人山人海的地方第一肯定屬於長城,那是夏天,人山人海的,先坐2個鐘頭的車,到那都是人。第二個人山人海的地方是故宮。第三個應該是中關村。

那時候,一個寢室要三臺電腦,都是那種大屏幕的,電影要硬盤對盤拷。幾個人一起打紅色警戒。還有索尼隨身聽,VCD隨身聽。


當年,我在北京沒少買樂器,黑管,長笛,就差買個薩克斯。


想想,一轉眼間。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白。


現在的地方一塵不染,綠化也強很多了。


前幾年去北京,感覺北京就是比較熱的。都五環了,轎車和三輪車互不相讓,堵起車來也不含糊,打個出租要半小時。


坐地鐵直接就到北京航站樓,真方便。吃了個面,30多塊,點了脆柳,果汁,元氣滿滿。


友邦人士不要驚詫


想想北京就是一望無垠的城市群,密密麻麻的建築,川流不息的車,等華燈初上,璀璨的星河般鋪陳於大地上。


現在就想東哥是賣光碟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